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全面的开放竞争格局,银行业和银行监管受到严峻挑战。因此监管当局应审时度势、预先判断、及时洞察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在我国如何提高银行监管自身的有效性,把握好银行监管的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着重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是达成监管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的有效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银行运营风险日趋多元化,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必须不断提高,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健性已成为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通过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文章整理出一个对商业银行日常运营风险的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运营风险监管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磊  祝婧 《中外企业家》2014,(11):96-9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类银行体系。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的各国将影子银行监管纳入紧急议程。而我国由于特有的国情与经济现状,影子银行具有对传统银行有依附性、集中度较低,普遍度高但规模小、表现形式单一、风险传递的家庭化的特点。针对目前的监管存在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局限、立法制度的不健全、透明度过低等问题,借鉴美国、欧盟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做法,我们应从部门协调、完善法律规制和推进信息透明化入手改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5.
邓晓荣 《企业经济》2005,(6):182-183
我国银行监管法制经过多年验证,存在许多问题。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银行监管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银行监管法制是银监会的首要任务。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制应重视规范立法和系统立法,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健全银行监管法制体系,改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具体监管制度,使之符合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外银行监管体系的比较研究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监管体系是指由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决定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银行及其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健全的银行监管体系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分别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银行监管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分析和借鉴香港金融监管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加强内地银行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银行监管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从推动监管体制创新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的风险监控、建立银行危机预警体系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内地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滕尔越 《活力》2014,(2):59-6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自此被提出,其风险和监管问题也受到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近年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中国迅速壮大,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给我国金融市场严重的风险隐患。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存在形式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该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9.
香港银行监管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娟 《财会月刊》2006,(3):40-42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分析和借鉴香港金融监管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加强内地银行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银行监管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从推动监管体制创新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的风险监控、建立银行危机预警体系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内地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志云 《企业经济》2006,(5):165-16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逐渐加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加上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世界主要国家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鹏 《企业导报》2010,(1):178-179
银行监管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阐述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加强银行监管和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宏观层面上的构建 (一)借鉴巴塞尔协议.与国际惯例接轨.确立一种有效银行监管模式 良性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突破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为导向的立法模式。因此,须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成果.我国在跨国银行监管法的构建中必须确立一种有效银行监管的模式。具体而言.这种有效银行监管的理念应包括以下要素:监管的主要目标应在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信心.从而降低存款人与其他债权人损失的风险:监管者应鼓励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市场透明度与市场监督。从而提高市场的约束力;监管者必须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与实施监管的手段与能力:监管者必须全面了解各类跨国银行业务的性质.并尽可能确保银行自身能进行适当风险管理:监管者必须使各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得以评估,并对监管资源作相应的分配;监管者必须确保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源来承担风险:监管者应与其他监管者密切合作.特别是要建立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资本监管通过对银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在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资本监管的背景下探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彭战 《企业经济》2004,(2):165-167
金融电子化监管在倡导风险监管理念的金融监管背景下凸显出独特的优越性。结合其在我国银行业监管应用实践,为充分发挥这一监管手段的最佳监管效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银行电子化审计监管,调整现行监管职能,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多元化监管,从而达到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银行监管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阐述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加强银行监管和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11年开始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来监管银行的行为,杠杆率指标不考虑资产的风险权重,有效地控制了资产从风险水平较低向高风险转变时所引起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工具的失效。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96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研究杠杆率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其引入之后能否缓释与弱化银行风险承担的问题。研究发现,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银行增大了对自有资本的持有比例,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程度,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并且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缓释效应存在异质性。银行资产质量越差时,引入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产生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同时,也会给资产质量较好但杠杆率指标不达标的银行带来监管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院文章构建了一个传统资本监管与杠杆率规则相结合对于提高银行风险监管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外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爆发前面对资本监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论文认为,杠杆率监管有助于银行披露真实的风险水平,避免监管套利,从动态长期的角度看,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风险管理与资本质量形成刚性约束.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资本监管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选择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绩效考评办法提出的4项指标,结合CAMEL评价体系的5项考核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银行的综合绩效,以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综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和银行综合绩效正相关,我国目前的监管制度处于激励相容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文中在阐述风险防范方面,根据物流金融业务的自身特点,结合HNZY公司的业务实际,针对由融资企业导致的风险、质押物的风险、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的风险及银行导致的风险进行逐一分析,并针对每种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HNZY公司所提出的五级监管体系即:现场监管级(日报)、管理监管级(周报)、本部监管级(月报)、数据监管级、银行稽核级,构建矩阵式风险防控模式,有效的防范了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