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工程结构遭受地震破坏,或由于结构设计与施工失误、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与增层、老旧建筑设防标准过低、抗震规范条款变动等因素都必须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大量既有建筑,特别是GBJ11-89抗震规范实施以前建造的建筑,均需要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因此,为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在研究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本文对预应力技术在加固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在加固设计时,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改变结构的内力,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在加固施工时,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使得加固纵筋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曾桂香 《华商》2008,(3):133-133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强烈的地震作用不但会直接摧毁工程结构,而且还会通过地基失稳或过大变形而间接地使结构产生破坏。所以加强抗震设防尤为重要,本文从抗震设计角度谈了建筑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重点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侧,为工程技术人员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突发性无法让人预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们在房屋建筑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地震造成的灾害性减少一些。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才可以减轻抗震灾害,来谈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引发了我们对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反思.地震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并且预见性特别低,因此,为了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切实提高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做到以预防为主,切实从根本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本文着重探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措施,以期能够对抗震建筑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斜拉桥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广泛应用.对下斜拉桥的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斜拉桥地震响应及震害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斜拉桥抗震设计思想及设防准则,具体对当前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蒸长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砌体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应用广泛的承重结构。构造柱作为砌体结构主要抗震措施之一,可以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突然坍塌,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给予重视。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要求集中体现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节中。本文将结合作者对规范的理解来阐述如何设计构造柱。  相似文献   

8.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其先进性和优点,其必将成为建筑抗震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震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工作。借助于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地震分析是结构设计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而如何使相应抗震规范在有限元软件实现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亦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之中,选用的抗震结构和结构材料是科学的、恰当的,能够促使其受到地震作用力有效地减小,从而有效地增强地震的抵抗力,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和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效果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是一种最为广泛的应用结构类型,对这类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能的设计中就更应该充分地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选取不同的地震波着手研究,在结构的反应差异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数据表明,在地震分析中应合理选择最接近实际场地情况的地震波。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从概念设计入手,从宏观角度采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技术,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联动效应,同时要加强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总之,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设施设备工程师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1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 1.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设计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砖混房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但由于砌体房屋胞浊材料的抗震巨能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行内经常采用设计建筑布局,改变结构构造。房屋的抗震设计就应用而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使房屋在小震中不坏,中震中可修,大震中不倒。因此在建设工程时,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震能力,工程的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强施工质量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地震对于房屋建筑的影响,结合房屋建筑的抗震构造的要求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细致分析,并且从日本地震的角度分析房屋的抗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建筑应用日益广泛,在设计时仍需考虑地震作用,就中国和美国在钢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鲍宁 《商》2014,(2):108-108
地震考验着学校的建筑结构,现今的建筑结构并不是都有利于抗震,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注意结构强度的抗震要求1992年,新西兰地震工程协会出台了一套有关针对建筑中非承重结构抗震优化设计的指导手册,该手册主要涉及到两大部分:建筑非承重的外墙体结构和室内固定和活动的构件。建筑非承重的外墙体结构一般包括墙体外挂的如整体玻璃幕墙、整体外墙板、外挂石材、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商场建筑破坏严重,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汶川公共建筑物的震害情况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商场建筑抗震设计应该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期望对今后商场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增荣 《中国科技财富》2010,(14):298-298,299
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所以,研究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是砖混结构房屋安全使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