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 《开放时代》2024,(2):43-58+6
开会书写是“社会主义文学”文本内部值得详加研读的重要现象。在目标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主张“在咱们自己的会上给自己讲话”,使得民众、干部与党组织之间彼此互通,最终完成“同质共同体”的构建。在路径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称许“浅说”并“讲透”的开会方式,具体体现为四组关系的彼此对照:举实例而非说抽象,缓步行而非急求成,借用通俗有趣的文艺样式而非死守呆板教条的会议规矩,“串门子”聊家常而非“开大会”讲一套。在效果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表明,只有“压力政治”与“情感革命”并行配合,方能迎来旧貌换新颜的灿烂盛景。开会在社会主义文学文本中的镜像式呈现,是“通心”之法取得“通心”之效的切实记录,社会主义文学和革命政治实践的历史“遗产”都可从中获得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王恒兵 《经济师》2015,(4):32-3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学界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涵义均是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中,蕴意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界定,大多限于句意和词义化,缺乏深入的学理分析。因而,要准确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就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静态层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做过比较明确而又精辟的阐述,其一致的认识和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那个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地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动态层面,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来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大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因此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第二阶段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理论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理论占主导下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理论艰难探索阶段(1949~1978年);第二阶段,计划经济理论向市场经济理论转变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快速发展阶段(1978~2003年);第三阶段,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理论并试图建立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回顾和梳理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理论发展和演进脉络,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指导下一步经济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学建立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两个,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继早期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大讨论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设,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对按劳分配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展开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参照。借助批判实在论对《资本论》中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能够明确马克思所坚持的“一般—特殊—具体”的分析范式和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逻辑主线,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为分析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体系提供指引。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矛盾分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历史发展维度上可以构建相应的“原理论—阶段论—战略政策论”;在系统内部,各个层次的理论内容则围绕“生产方式—经济循环—经验现象”的逻辑主线辩证展开。由此,整个理论体系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规律的不同形式和动态,为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同时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动态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洋  王辉 《现代财经》2004,24(7):32-35
本文试图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进,结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勾勒出一条利益相关者研究从“影响企业生存”到“参与所有权分配”的动态发展脉络,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观的渊源、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法律观。毛泽东的法律观主要是工具层面上的而非目标层面上的,其核心是“国家本位论”和“阶级斗争工具论”。和毛泽东的工具论法律观相比,现代法治主义更强调法律的目标性价值。科学评价及对比毛泽东和法治主义的法律观,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新经济》2014,(3):95-95
《旧梦重温》 本书梳理了百年中国早期寻路的思想脉络。清朝末年,从天朝迷梦中走出来的国人,经过”器物”、“制度”等层面的探索。可是.历史行进到1898年,清廷的屠刀斩灭了国人改良实现宪政共和的梦想,不少志士逐渐选择了武力。  相似文献   

9.
“茶”一直以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社会上、文化上、艺术上与经济上……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试着以“中华茶文化的历史与重要性”“闽台的功夫茶文化”“台湾地区茶历史与茶文化的演变”与“台闽茶文化的展望”的几个不同概念却互为主体且不可分割的层面进行基本的爬梳与普遍概念的探讨,试图在闽台双方之文化互动与交流上建构一个基本的论述基础,以供未来之互动方向、蓝图的思维模式规划与启发新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从“新阶段”的历史高度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走向 中共十六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被称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当前正处在阶段性的转变过程中。前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阶段”;以十六大为起点,则进入深度市场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实现新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宋心璐 《新经济》2014,(8):53-5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主要是指我国在1953年至1957年之间进行“一化三改”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成功从新民主主义过渡至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历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期。本文从过渡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此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点-线-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的自主开放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年了。以2001年加入WTO为界,这三十年的道路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开放都是在适应历史的形势下从政策引导型的渐进式开放走向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制度化的全面开放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在中国改革开放、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的层面更加深入地  相似文献   

14.
韩文乾 《江南论坛》2008,(10):10-1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擎 《开放时代》2013,(4):106-123
本文探讨中国语境下自由主义的潜力与困境,既是一种辩护性的论证,也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论述。与当下流行的自由主义论述不同,作者并不预设普世主义的人性或文明,而是试图论证自由主义思想之可欲性与可行性是基于中国自身语境的内在发展,源自历史实践所造就的“社会想象”。文章介入了自由主义与儒学学说以及社会主义论述之间的相关争论,并对自由主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困境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16.
海娜  罗玉辉 《财经科学》2023,(11):81-92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化,有别于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背景、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制度适变性演化、技术创新扩散和渐进式市场化转型,一直发挥着主动力作用,但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作用形式。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面临多重目标兼容难度上升、激励边际效应减弱、城乡要素资源结构性错配、外部冲击影响加深等挑战,需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统”与“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等重大关系,推进制度成熟化定型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三次产业融合化、农业发展数字化,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对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缺乏历史发展脉络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数据的挖掘、相关政策的梳理、大规模调查的分析以及逻辑推演,回顾了1978—2011年以来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同的学者和政府部门采用的调查方法存在着差异,但是却仍然可以反映出不同阶段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共性。研究发现,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发展阶段,与中国城镇住房市场的发展阶段更为一致,而不是与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的阶段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指导下进行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据此将40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四个阶段,以回顾理论与实践互动共进的辩证运动。在“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改革第一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论;在产权制度改革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在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第三阶段,政治经济学建立了公有资本理论,发展了在国有股份资本和公司法人资本两个层次上加强资本管理的理论;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系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在进行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步伐不会停息。  相似文献   

20.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