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于1992年6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新经验研讨会。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报告50余篇。会议对农村80年代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对90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改革。但9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政治不稳定性却日益严重,农村社会将面临危机和挑战,切不可因为80年代农村改革的初步成功而忘乎所以,应对90年代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困难予以足够的认识。唯有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才能实现农村社会在高层次上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1998—2010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与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初期迥然不同的发展环境。 1.从总体背景看,历经近20年的农村改革,由于城乡关联作用的强化,互动机制正在形成,决定了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缺少了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4.
农村市场体系谁来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发展的成就,应该归功于市场化趋向改革的进步,而农村发展的问题,则应该归因于农村市场化改革还不够深入。上世纪90 年代以后,农村改革实际上落后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某些时期,农村市场化改革还出现了短暂的倒退。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面临的现实约束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群 《农业经济》2005,(5):15-16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民负担沉重和农村经济萎靡不振等不良形象,其中农民负担问题尤其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是通过“费改税”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而且重在通过法制手段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基本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9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占我国人口1/3、耕地1/2和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1/2的广大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90年代面临的战略任务。但对这类地区深入的理  相似文献   

7.
论南方农村林业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农村林区的林农负担问题由来已久,但真正成为林农与农村社会问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林业与林农社会负担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制约林业发展的力量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方农村林业“三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推动力,严重束缚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讲,农村林农负担问题已经不能从传统林业的产权理论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因为在我国林权制度已经趋于稳定,林权主体自由流转森林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也近完善。我国林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林业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作了许…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基本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9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产业资本如何介入乡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铁军 《中国改革》2005,(12):36-37
回顾20多年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人们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矛盾与过去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乡村发展问题与产业资本的介入和扩张愈来愈相关。发达地区的乡村社区实现工业化之后,资本必然要求扩充、整合其他社区的资源,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所以,改革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是影响整个战略任务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为了抓住时机,奋力促进我国农业登上新台阶,本刊编辑部于3月上旬召开了90年代农业发展问题研讨会,就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任务、难点以及如何实现战略转变以加速农业发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山西到本世纪末要实现达小康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县。90年代山西扶贫工作抓住了这一关键,确立了在贫困地区发展主导产业的新思路。(一)一、80年代山西省农村改革实践的启示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驱动下,大批各类专业户、专业村蓬勃兴起,继而出现了庭院经济、家庭企业、合作经济等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兰英 《农村经济》2003,(11):27-29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第二次制度革命 ,成功地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 ,全国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必须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否则 ,将会背离产业化经营的初衷 ,影响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整体创新的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经过 10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基本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9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占我国人口1/3、耕地1/2和粮、棉、油、肉等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做了科学的总结,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形势做了透彻的分析,对90年代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向、任务、政策、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是指导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中央的《决定》,对于完  相似文献   

15.
一、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中期的起步推进阶段。主要表现 :完善社会化体系建设 ,帮助农户解决小生产应对大市场的问题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注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主要代表是诸城市提出的贸工农一体化。第二阶段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的创新提高阶段。主要表现 :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发展较快 ;农产品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 ;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近几年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 …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是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国家加强了监管,并提出了多种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后来,随着治理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农民负担过重实际上是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根治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着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就是这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结束了“以队为基础,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促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徘徊阶段了。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但从组织体制上讲,合作化改革没有跟上是其主要原因。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家庭化趋势始终是与合作化趋势相伴随的,而我国农村改  相似文献   

18.
这次来长垣,主要是探讨粮食主产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很有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西部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而今迈入90年代,要进一步开创西部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在90年代,我国西部农村能够“触一发而动全身”、促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就是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这是因为:(1)发展乡村集体企业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西部农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但农民单家独户经营后,产前、产中、产后有许多生产环节,无法独立完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4年的变革与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更为世人所注目。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能否继续下去,能否仍然作为整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柱?为了看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乡经济关联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是要把它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