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一国的银行及金融安全极为重要,而预警指标体系设置成为构建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及体系的基础.本文对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及其预警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惯例,对我国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了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贾丹 《经济论坛》2010,(7):150-153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由高负债率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一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高低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和银行治理两个层面。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银行危机,在银行危机"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对本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基于银行脆弱性和危机理论,分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机理及其现状特性,提出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防范银行危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我国同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领域、对象及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弥补我国这类领域监管的不足,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使我国影子银行更加良好的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定,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随着国际资本流入的不断增加 ,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加 ,这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并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自成立时起,就游离在监管外。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谴责影子银行的热潮。影子银行对于繁荣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缺陷导致了全球金融业的混乱和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影子银行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管。为此,危机之后,国际社会针对影子银行相继出台一系列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银行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清  韩颖慧 《经济问题》2008,(10):98-101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相似文献   

7.
冯柏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94-295,299
2007年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正当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去杠杆化之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却在悄然壮大。鉴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各类影子银行独特的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及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银行危机的频繁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银行脆弱性作为引发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受到各国学者和监管当局的研究和重视,研究后危机时代银行脆弱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角度来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模型的建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的因素,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GDP增长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中观金融变量的存贷实际利差只对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微观银行变量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规模对银行脆弱性呈显著负向影响;贷存比对银行脆弱性呈显著正向影响;拨备覆盖率与银行脆弱性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一系列货币危机都同时伴随着银行危机的发生,要全面地理解这些货币危机,我们需要将具有微观基础的银行部门明确地纳入到货币危机的分析模型中去.该文通过应用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建立了一个双重危机模型,并对诸如经济基本面的脆弱如何导致双重危机,以及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如何相互作用等问题,做出了内生化的解释.模型抓住了最近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本质特征,并与最近东亚危机的经验事实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较大冲击。我国影子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在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构、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和增强资金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也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加剧实体经济风险积聚的消极影响。应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规范影子银行内部业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以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路径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上市银行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制定稳健的发展策略,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1世纪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使得美国经济全面衰退,而且波及世界许多国家。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从投资银行蔓延到商业银行。迄今为止,美国已有15家银行倒闭。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文章分别定义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指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以及财政收入;货币危机对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银行危机:中国必须正视的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当前我国的银行风险应提高到银行危机的高度来认识,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经营危机,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股份制危机的典型表现,我国银行‘危而不倒’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家信用的保障;二是后续资金的支持然而,国有银行信用不等于国家信用,银行不良贷款与存款的关系类似于“石头”和“水”的关系,一旦“水落石出”则可能引发全国性的支付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深受银行危机的困扰。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银行置身于银行危机之外,而是恰恰相反。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系统性银行经营危机,有的还面临支付危机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15.
一、阿根廷对阿根廷来说,80年代是在银行危机中开始,也是在银行危机中结束的。80年代初期,阿根廷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处理这次危机的办法以及其他因素加在一起,使阿根廷在80年代末期不得不面对又一次银行危机。危机的开始。阿根廷80年代初期的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危机是商业银行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商业银行生存具有即刻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5月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将银行危机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与银行失败引起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或为防止此情况的出现,政府被迫大规模提供援助的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美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银行体系实行双线多重的伞形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曾被认为是高效、完善、成熟的监管体制.但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却暴露出该种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漏洞.2009年,美国政府总结教训,提出了一套对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方案,其中针对银行监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对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促进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背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跨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并以数次跨国银行危机事件为例,结合跨国银行业整体稳定性问题,深入探讨了目前跨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加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对策建议;完善跨国银行业系统性保护;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正确引导跨国银行的兼并和重组;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