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陆江 《中国市场》1998,(3):6-6,11
<正> 物资工作搞得好还是不好,与我们对事关物资行业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有直接关系。 关于生产资料流通的重要性问题。充分认识生产资料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做好物资工作的前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流传甚广,一直困扰着物资流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观念开始冲破,物资流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物资流通,即工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是联结生产与生产的桥梁,是社会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资流通发生了革命性的专业化分工,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专门机构脱颖而出了。当前,我国的物资流通体制已愈来愈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实现物资流通的“三流分立”,应当是改革物资流通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整顿生产资料流通秩序与推行商业代理制叶杰刚在经济体制和经营运行机制由传统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伴随着国家指令性计划适用范围的逐步缩小及生产资料生产和流通“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物资流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无论是流通自身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4.
传统物资流通企业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中国船舶工业物资东北有限公司是一家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已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计划执行者"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者"的角色转变,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在传统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已经成长为一家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物资流通企业.  相似文献   

5.
从内贸部了解到,我国物资流通业通过培育和建立生产资料市场,推进物资流通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物资流通已由计划调拨为主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目前我国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已由837种减到11种。据了解,沿海地区和地市以下生产建设单位所需生产资料的95%,重点企业所需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改革物资流通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基石。从我国物资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要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原则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按照商品经济原则组织物资流通,才刚刚开始,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现在就以下四个关系,讲点个人意见。正确处理计划分配和自由购销的关系一般说来,在组织物资流通中,计划调节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计划分配,市场调节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自由购销。正确处理计划分配和自由购销的关系,就能把生产资料流通搞活,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开展的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冲破了生产资料非商品论的理论桎梏,使我国物资流通逐步由产品分配转上了商品流通的轨道。如果把80年代作为我国物资流通理论与实践的转轨时期,那么,90年代将是我国物资流通进入现代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总的看,今年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子都很大,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很多,制约因素和困难也不少。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将对物资供需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加强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和物资流通改革环境的分析预测,对搞好今年的物资工作至关重要。从生产资科市场形势看,在物资供需方面,今年生产资料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3日,“华东六省一市物资流通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周林燕到会并介绍了联合会对生产资料流通行业调研的有关情况与取得的成果,分析了2008年生产资料流通业所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资料流通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特点,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第一个特点是商品市场的计划性。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正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使我们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商品流通,使商品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大体适应,基本平衡,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在于它们的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中,用于生产的原料、材料、燃料和机电设备等物资,是社会总产品中属于生产资料的部分,马克思把它划归在社会总生产物的第一部类,以此同属于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科学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物资。物资流通是联系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同生产性消费一方的中间环节。搞好物资管理,对于发展经济,实现四化,关系很大。研究物资体制的改革,究竟应当从何着手?也就是说,应当以什么为主要根据?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我国物资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来,各级物资部门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三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思想逐步解放,打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框框,采取了许多新的经营方法,物资流通开始搞活了,管得过死的局面有了改变。初步体会,按商品原则组织生产资料的流通是可行的,刘少奇同志曾经提出的把物资部门办成“第二商业部’的设想,是改革物资管理体制的正确方向。当然,生产资料多年来主要是搞分配调拨,全面地改为商业经营,要进行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有一个过程。当前应当怎样进行改革?下面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周殿昆 《财贸经济》1990,(11):37-3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把计划与市场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搞好物资流通中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发展物资流通产业和深化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产销一体化是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缩小了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数量,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自由购销物资的范围,实行多渠道流通。物资流通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产销矛盾尖锐。为了协调产销关系,一些同志提出“产销一体化”的设想。由于受旧体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按照经济区划,建立物资供销公司,设立供应网点,按“块块”就地就近组织供应。实行这种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物资流通体制,确实比过去的“条条”式物资流通体制优越:它能较好的适应以计划调节为主,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过去那种生产资料不能作为商品流通的做法;克服了层层设库,行行设库的弊病;减少了库存周转,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分配层次;避免了物资倒流、“货到地头死”等不合理现象。但是,物资供销公司也有一些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安  相似文献   

17.
实行市管县,是我国经济体制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战略措施。市管县后,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按经济区域合理组织生产资料流通?新形势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我国的物资流通体制在探索过程中几经变革。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中央曾在江苏省进行过物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国家放开了商品贸易,一大批无业人员、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富翁;接着,国家放开生产资料领域,于是从事大规模的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的人很快变成了富翁;前几年,出现了房地产热,不少炒房地产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如今,知识经济正在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商品代理制关系时,生产企业选择代理商的基本条件是:必须与本身生产经营产品及目标市场相一致;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商业或物资流通组织;必须具有良好的企业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六月间,我参加中国物资经济学会赴日考察团,着重对日本生产资料的流通问题进行了考察。在二十天中间,我们访问了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京都等地,参观了新日铁、日野汽车、丰田汽车、三菱电机、东芝电器、王子造纸、三井物产等企业和一些物资流通中心,听取了日本物流专家、教授多次介绍讲解,并进行了座谈。在整个考察过程中,给我留下的一个最深的印象是:日本生产资料的流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高度社会化的。他们的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合理化”,他们的流通也实现了“现代化”、“合理化”。作为联接生产和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流通环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