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制约农村小康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越来越困难;农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以价格保护为主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农村小康全面实现的途径: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马山县是国定贫困县,又属大石山区,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多.山多地少,土地相对贫瘠,发展常规农业,难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发展订单农业,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加入WTO后,订单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本文主要论述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加快发展的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基础地位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快慢,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在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  相似文献   

6.
徐华 《西部金融》2002,(2):45-46
实施"富民工程"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后,面对跨世纪农业发展目标,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求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全市农村实施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启动工程和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矛盾,一是农产品卖难予盾突出;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相当严重;三是农村潜在的过剩劳动力转移困难;四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实现这种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支持"三农"既是政治课题,也是经济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小康,扩内需就没有落脚点。个中无疑蕴涵着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机遇与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它最早发端于已提前四年实现了小康的山东省潍坊市。最近,中国农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学会联合举办了农业产业化研讨会,姜春云副总理对会议作了重要指示,农业部长刘江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道耀眼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职能正由以供给角色为主向以需求角色为主转换。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市化,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业土地保护政策的差异,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推动工业化,形成土地财政,保护农业土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就此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三化”协调、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原梦”的必然选择。河南已形成开放带动型、工业强县型、产业集聚型、农业产业化推进型、非公有经济推动型及劳务经济型等六种县域经济典型发展模式。为促进全省县域经济繁荣发展,应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开放招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是低水平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提高较慢,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今后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只有提高农民的小康水准。才能提高中国的小康水准,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农业"是新型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必然。"互联网+农业"以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使传统农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向小康农业转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互联网+农业",迎难而上,突破困境,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业转型问题,推动农业转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农业已经取得重要成就,但目前仍处在困境中,关键是规模经营难以实现。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需要采取鼓励农民工进城、企业家下乡、办家庭农场的形式和办法,从而逐步减少农业人口,实现农业化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通过Logistic模型定量回归,对农业保险需求方农户利益的实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统保模式跨越了农户,违背了参与农业保险自主自愿的原则,这使得农户的利益难以实现。为此,提出了采用双到户模式和引入智能系统以实现农业保险需求方利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增长,也带来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伴随着人民生活逐步由温饱走向小康,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经历了一个由逐渐缩小到逐步扩大的波动过程,特别是近年来有继续拉大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左右的国家里,将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基于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空间规划,是实现空间重构、规划管控、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论文指出应在尊重农民意愿、多规合一、融合发展等理念下,编制好村土地规划,盘活农村沉睡土地要素资产,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建立富民新型产业,这将极大的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虽经济发达 ,但趋于分散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小康化、现代化建设。可尝试走一条将部分分散的村有计划、有选择的有机合并 ,形成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着重探究村与村或村与镇合并的可行性、意义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20.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大历史观视角下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始终从农民利益出发,在根本改变农民社会地位和经济面貌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持续性地得到改善。"三农"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民生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小康"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历史承诺;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将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