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赔偿是我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制度,由于现行死亡赔偿制度产生于非市场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死亡赔偿案件,出现了许多诸如法律规定不统一、具体案件赔偿数额反差太大、缺乏精神损害和间接赔偿、有些赔偿条件和项目不适合现实的要求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死亡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关于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关系规定不明确,应进一步完善。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人身损害从来就不存在“超额利益”,受害职工获得双份赔偿不存在不当得利,明确二者在法律适用关系上采用兼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计算标准的规定违背了法律的平等原则及我国宪法等法律的精神,这是导致同命不同价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消除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尽快修改《解释》。  相似文献   

4.
惠珂 《魅力中国》2011,(4):291-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而把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侵犯人身权扩展到侵犯人身利益。可以认为《侵权责任法》承认了精神利益作为一项独立法益的存在.但是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尚很不全面、具体。  相似文献   

5.
丁莉针 《魅力中国》2011,(17):135-135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前,我国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立法杂乱无章,使得侵权行为致死的赔偿金数额五花八门,由此导致了“同命不同价”的现象。《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使得“同命同价”的实现在法律上有了明确的依据。但是该法第十七条仍然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简略、不统一,极不利于司法实践。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法制统一,公正司法的需要,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徐亮 《辽宁经济》2005,(2):64-64
我国《民法通则》与《国家赔偿法》对由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所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赔偿责任分别作了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立法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规定众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可以解决这一状况,但由于该解释在人身损害赔偿基数上存在不同标准,导致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在获得赔偿数额上产生差异。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在人身损害上的同等赔偿。  相似文献   

9.
黄邦道 《特区经济》2008,228(1):249-25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突破了我国民事法律补偿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制度本身规定的不完善。在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之不足,必须对此规定做相应的修改,以适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王凯 《魅力中国》2010,(20):112-113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适用。在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责任立法的重大突破。而2009年6月1日起生效实施《食品安全法》则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本文拟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功能、适用范围与条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期丰富我国的民法理论,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侵权责任构成中违法性要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三要件说与四要件说之争.三要件说认为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过错、损害结果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而四要件说则认为除上述三者外,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还包括行为的违法性.作者认为,违法性要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德国民法典将侵权行为的范围严格限制在侵犯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范围内.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这种对侵权行为的限定性列举严重限制了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从国际侵权法的立法趋势、过错与违法性要件逐渐合二为一的事实等要求我们采用三要件说.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将高空抛物或坠物致人损害且无法确定加害人的情形规定在了物件致人损害一章中,即第87条。但是高空抛物是人为从建筑物中向外抛掷物件的行为,有着明显的"行为性",是行为人实施具体的抛掷行为,文章认为,不应放在物件致人损害一章中。同时,学理上的举证责任倒置是在已知侵权行为人的基础上,行为人自证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该条文是在无法获知侵权行为的基础上,通过让可能的侵权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不可能是侵权行为人来缩小可能的侵权人的范围,故文章认为不符合举证责任倒置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3.
保护因产品危害而造成消费者的人身、财产的损害、从法律上说,其核心问题是产品责任的认定。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规定,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产品质量法》中。该法要求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在实施生产、销售行为时不得给消费者造成可能导致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合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候方 《上海国资》2002,(2):32-34
"即发行为"——是指权利人有论据证明的他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犯其民事权利的行为。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中长期以来不承认"即发侵权"一说,更没有以此做出相关的规定,按照我国传统民法理论的观点,一项侵权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行为在事实上造成了损害的后果;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对侵权行为的认定必须以是否已经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为条件,对尚未产生危害结果的侵权行为不予制裁。受这种理论的影响,致使知识产权领域中经常存在的即发侵权行为或情形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处理而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这一传统理论观  相似文献   

15.
许秀兰 《北方经济》2007,(24):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行政管理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的不够全面.本文从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受案范围,构成行政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建立行政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缺陷,完善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进行论述.希望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罗建升 《魅力中国》2010,(28):202-203
当前,因喝酒聚会席间,主人或同桌客人、饭店服务员劝酒致人伤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各地法院也不断受理因喝酒引发人身伤害、死亡,最终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诉“酒友”赔偿的案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酒友”应否承担责任呢?对此社会各界的认识不尽一致,法律规定也不尽规范完善。对此,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介绍了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定和网络言论侵权行为的责任赔偿规定,分析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影响。认为,《规定》的实施是我国司法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不仅规范了网络言论,并且对网络言论自由做出了更为规范和准确的限定。从而为公民人身权益的保障提供了保护,更为公民在网络上的自由言论表达提供了依据和准绳。  相似文献   

18.
许秀兰 《北方经济》2007,(12):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行政管理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的不够全面。本文从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受案范围,构成行政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建立行政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缺陷,完善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进行论述。希望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该法从生产、销售、监管等相关环节为食品安全加上了多重保险,尤其是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吕莉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47-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赔偿制度引入我国公证领域,建立中国特色的公证赔偿制度是推动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在公证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文章对我国公证赔偿的法律属性、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公证赔偿的方式及公证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