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是爱情得以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爱情发展的因素。为了使爱情不断升华,经久不败,夫妻必须具有强烈的爱情经营意识,同时掌握娴熟的爱情经营艺术。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爱玛和安娜的爱情悲剧论述了女性在尚未完全解放的时代的自我救赎。由于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她们不可能通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来自我救赎,只好把爱情当作终身事业来经营,在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她们的爱情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3.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多侧面的人物,他意志坚定、精神充沛、充满激情,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人物特征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使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艾玛是《包法利夫人》中那个为爱情而活,为爱情而迷失方向,为爱情而放荡堕落,最后为爱情而选择死亡的女主人公。分析了于连的形象特征和艾玛的爱情悲剧,对他们各自爱情悲剧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究,阐释了谁是真正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书写和反思20世纪前期俄国人民生活状态、社会发展走向、历史真实面貌的伟大艺术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以历尽人生痛苦的日瓦戈医生对“永生”问题的探索为核心,展现了其对革命、爱情、宗教在历史中的个体价值与生命尊严的深刻领悟。小说成功地将个体层面的情感道德体验、集体层面的社会历史记忆与意识层面的宗教哲理反思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体验、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诗意性思考,建构了“享受苦难”的哲学理念、形成了“天人合一”精神谱系,挣脱生活、实现重生、走向永生。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在塑造"多余人"形象时,展现爱情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手段。当"多余人"在爱情生活中退缩、消极应对,甚至逃避时,俄罗斯女性对爱情追求的坚强决心和果敢行动也愈发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展现了俄罗斯女性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作家的道德理想及时代对"新人"的期待和呼唤。  相似文献   

6.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如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红楼梦》等作品.英美文学中也不乏这一题材的作品,如比较经典的、甚至多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的《傲慢与偏见》是英美文学中爱情婚姻观的典型体现.这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写的虽是英国18到19世纪这一时期的乡下青年爱情,但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为我们呈现出的爱情婚姻观在现在青年爱情中仍有积极意义,对他们的正确观念的形成有启示作用.笔者本文以这部文学作品为例来简述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7.
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通过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2009,(9):52-52
“等我们学会忍耐和付出,这爱情一定会有张证书,证明从此不孤独……”歌手孙燕姿的一首《爱情证书》。唱出了无数人对爱情的渴望。不过,真的有人把爱情证书卖到了大学校园里。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男主角罗密欧性格叛逆、激情、冲动而缺乏理性,在遇到压迫和阻挠时,勇于反抗,不计后果。他的爱情以悲剧告终,却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和解,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胜利。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男主角柳梦梅性格富有反抗精神、痴情、坚韧而带有理性,在遇到压力和阻碍时,富有反抗精神,但他能讲究策略,借助外力达到目的,最终收获美好爱情。该剧的大团圆结局冲淡了主角的反抗精神,但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两位主角的性格差异,决定了各自的悲剧宿命和圆满结局,同时不同的爱情结局也反映了东西方在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上帝目光所及,即可交易”——本文试图应用“庸俗”的经济学将花前月下的爱情纳入理性分析的框架,将纯美的爱情与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的市侩行为相类比,用成本收益分析爱情中选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让弱智的电视逗得你大笑,已成为放松方式的首选。而爱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电视操作的对象。如今的爱情早已摘下神秘的面纱,成为了一种可以量化和消费的娱乐用品。  相似文献   

12.
媒体     
《新经济》2012,(11):18
1《时代周刊》与高通一道,《时代》发起了移动调查,来自美国、英国、中国、印度、韩国、南非和印尼共七个国家的近5000人参加了投票。这个调查脉络清晰方向明确,反映了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预计了全球移动化浪潮又会把我们带往何处。就像那些从热恋走向承诺的爱情,如今人和手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他们间最初的激情。而后,手机会变得多么轻巧、多么智能、多么实用呢?到最后,我们还会剩下多少没有被手机彻底改变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讲述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寻求爱情的艰难历程。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和爱情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弱和妥协性,不能战胜自我矛盾的心理,无法冲破封建因素和社会现实的阻挠,以至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以凄凉的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14.
清朝道光、咸丰午间,当以盐业为主的微商走向衰亡时,晋音却正走向另一次辉煌。这一次辉煌的中心是票号。票号创造了汇通天下的业绩,使晋意达到事业的顶峰。  相似文献   

15.
诗书画苑     
·爱,包含责任,但不是为了责任。为了担负责任而去爱,是—种沉重的爱。 ·同情不是爱情,施舍和怜悯同样不是爱情。 ·死,有时并不可怕,怕只怕爱情被无情埋葬。 ·不被爱人理解,比没有爱情更痛苦。 ·真诚缘自真情,真情孕育爱情,但真诚和真情并不  相似文献   

16.
爱情礼品店     
无论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都是个流行话题。男女恋爱既是一种较量.更是一种艺术。适当地为爱情注入一些新鲜的东东(比如一款别致的软件),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精彩了呢?  相似文献   

17.
芬蔓 《新经济》2006,(10):80-81
爱情的浪漫是一种由心灵自然流露的感性,一种冲破世俗常规的心态,一种热情的激动和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岁月如梭,但浪漫依然。真正的经典就是能经历时代的考验而经久不衰。让进化的情侣表见证爱情的永恒,纵使时间流淌,经典的始终是经典,不浮华也不躁动。外观线条的动人柔美,盘面的熠熠光彩都象征这美丽是由内而外的,无须炫耀,让爱情之美永存。  相似文献   

18.
汤占军  赵钢 《城市建设》2010,(5):478-478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马宁  蒋永宁  杨滨 《当代经济》2014,(24):82-83
中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在经历经济危机之后艰难前进,经济增速缓慢;正是基于这一现状,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被提上日程,这不仅成为保护实体企业的一项短期应对措施,而且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国际金融战略,但是资本账户的管制却又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逐渐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资本账户管制的前提下,分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简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与被称为"张派传人"的施叔青分别创作了以香港为背景的反映两性关系的情爱小说,其中以《倾城之恋》和《愫细怨》最为著名。两篇小说虽然都以香港为背景,但两位女作家对香港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在作品中,张认为,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用金钱来维系的;施认为,爱情是建立在性爱基础之上的。这就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现代女性解放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