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话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但对世界工厂的定义及判断却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认为世界工厂的定义是量与质的结合,特别是要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认为中国并没有完全意义上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话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但对世界工厂的定义及判断却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认为世界工厂的定义是量与质的结合,特别是要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认为中国并没有完全意义上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3.
《进出口经理人》2011,(5):68-68
我们一直以来都自诩为“世界工厂”并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而事实上,中国的大部分工厂都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备受煎熬。为什么一个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强大的制造型企业呢?  相似文献   

4.
张欣 《成功营销》2008,(8):78-81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今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2008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6.
印度企业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向世界展示出的低成本能力甚至让身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也瞠目结舌。那么,这些印度企业究竞是如何炼就这种诞生于新兴市场的低成本竞争力的呢?  相似文献   

7.
李浩 《商务周刊》2009,(24):67-69
我们的企业通常在谈自己的成就或者愿景时会讲到中国或者世界500强,但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给世界的印象都是工厂,中国制造业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尊敬?实际上,中国过去主要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前,其次则是靠中国低价格的生产要素补贴全球的经济,带来的却是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张化桥 《新财富》2004,(1):12-13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但股票投资者对制造业的股票应万分小心。为什么“世界工厂”不能产生几个像样的制造业公司?原因很简单:进入门槛太低,企业的寿命都很短,而且假冒产品太多,知识产权容易被侵犯。  相似文献   

9.
“世界工厂”与中国技工的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工业基地,似乎已成为“世界工厂”。本文从“世界工厂”的含义开始分析,阐述了中国的技术工人与“世界工厂”要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加强技工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谭宁 《中国海关》2014,(3):40-42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类型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都是又多又复杂,而海关估价又是企业非常关注且经常遇到的情况,那么,制订加工贸易内销审价办法的准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些产品行销世界,国外各大媒体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宣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按严格的“世界工厂”标准衡量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与世界工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业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黄忠全 《江苏商论》2008,(3):125-127
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士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通过"世界工厂"的特征和三次转移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不是中国制造业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的加入WTO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中国在近未来是否将成为世界工厂 ?首先从有关学者对世界工厂的界定出发结合中国实际阐明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接着探讨中国有无必要把世界工厂作为发展目标 ;如果有 ,当前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 ;最后分析了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所面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论证了中国打造世界工厂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阐述了中国 在信息化时代怎样打造世界工厂,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爱霞  潘晓赟 《商业时代》2003,(253):37-38,55
文中论证了中国打造世界工厂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阐述了中国在信息化时代怎样打造世界工厂,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面是中国制造中的“爆炸式”发展,另一面是中国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或南亚等地。更让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窘迫的是,德国制造精湛的工艺仍无法撼动,美国制造的卷土重来、日本制造的逆袭,都会让中国制造处于焦灼的境地。中国制造的良性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成为商品出口的主体。在诸多跨国公司以及仁人智者眼中,中国的国际分工与角色定位渐趋明确,那就是充当“世界工厂”。那么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是“世界工厂”吗?这正是本文试图寻求解答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能否生产出未来工厂的主宰——工业机器人?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附加一句: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那些通用的、最尖端的多大节工业机器人,它们之所以能代替工人,靠的是持续、精细的动作重复能力。那些在汽车厂里常见的、装备六轴关节的大型自由度机器人,能重复数万个不同的动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能不能扔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把中国真正打造成“世界工厂”,重化工能为沿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7月12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南通针对时下的热门话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20.
王皓 《国际市场》2007,(10):53-54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前几年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中颇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而近两年,随着各类成本要素的明显变化,中国供应商的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东南亚等地区激烈的竞争压力,致使中国从“车间”迈向“世界工厂”的步伐艰难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