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报业进入白热化竞争的今天,开展多元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近年随着国内零售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强劲上扬,我国报业纷纷跟进,从最初组织一两次“团购”活动,到大张旗鼓地开辟“网络商城”,这种通过组织购物活动或网上出售商品来获取收益的“购物经济”,已经成为报业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普遍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中国报业广告经营历经数年辉煌之后的“多事之秋”:从第二季度起各地报业集团纷纷呈现“熊市”之态,下半年一路走低。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拐点”、报业经营进入“微利时代”,成为这一年度学者和媒体专家在各类演说和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是以平均每年递增33%  相似文献   

3.
三种报纸处境艰难中国报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陷入了经营困境。有人认为,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拐点”,报纸进入到一个下滑轨道,特别是广告增长率的持续下跌,是中国报业进入“寒冬”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报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突破转型的新时期,报业广告出现了由商业广告版面经营逐步转向分类广告经营的新趋势。拓展分类广告是报纸广告经营以小带大、以少促多的必由之路,是现代报业广告经营的战略措施和发展方向,对于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以来,中国报业在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后,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了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  相似文献   

6.
施展 《中国报业》2010,(1):17-20
中国报业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大体进行了三次体制改革。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核心的混合型体制改革,这也是中国报业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进入本世纪,将采编与经营两分离,采用不同的体制机制分别管理采编与经营,成为第二次报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存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传媒人声音     
中国报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广告收入增长率的下降甚至贞增长,并不表明中国报业已经落入了“未老先衰”的宿命,也就是说,中国报业并不是还没有充分成长,尚处于发展水平很低的阶段,就已经进入了同西方国家同样的“夕阳”时期,注定要衰退了。我认为情况远不是如此。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还是从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同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相比较来看,中国报业还有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还远没有达到报业发展的成熟期,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根本没有必然走向衰落的理由。问题只是,同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相比,报业变革表现得严重“速度滞后”。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在同一条道路上,报业的“衣食父母”一一企业(报纸的广告客户),正在以每小时超过100公里的速度飞跑,而我们的报纸变革速度只有不足每小时10公里!而且,对报业变革具有直接影响的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和法律体系变革等的速度也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变革和发展,报业的经营怎么可能不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说中国报业表现出某些“病症”,那么,根本原因不是老年人的衰弱,而是未成年人的稚嫩。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04,(1):34-37
2003年被称为报业改革年,有史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报业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权力从报刊经营活动中退出,只生不死的报业机制被打破,市场淘汰机制初步确实,有关报刊市场结构调整,资源分配、市场效益等一系列规划都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此次结构调整可视为中国传媒业进一步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的一项具体措施,是传媒业开放前的一次内部演练。  相似文献   

9.
一、三个发展阶段 迄今为止我国报业的跨地区经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6—2001年。以广东报业先行先试为特点 在1978年报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特别是1983年全丽恢复报纸广告以后的十多年间,广东报业凭借一系列的制度边缘突破和经营方式创新,迅速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标杆”。  相似文献   

10.
本期“报业新论”栏目,我们择发4篇来稿。 沙如钢、李朝霞撰写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业的发展》,分析了当前中国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成因,就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追求数量”与讲求效益、“厚报”与内容丰富、竞争与竞合、办好报纸与发展新媒体、主业经营与多元经营。  相似文献   

11.
王怀  杨宏辉 《中国报业》2010,(10):16-19
我国报业发展仍在走不计成本的发行投入,期待高额广告回报的模式。低价发行,密集的网络覆盖,报业发行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高额的成本投入。怎样破解发行高投入难题,提升报业整体经营效益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的转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中国报业》2010,(7):28-30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中国报业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视角看待这一年的经营管理战略,对报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节点”——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  相似文献   

13.
邹远 《广告大观》2007,(6S):107-108
在全球报业面临日益老化和下降的行业趋势下,中国报业也无幸免,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实。2006年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报业的“寒冬期”到了,各报社广告收入要么增幅减小,要么下降。面对这样的情景,众多专家认为报业经营到了“拐点”,我们赞成这种观点。我们认为不同时期报业应该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寒冬期”的到来,是因为行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汽车、房地产等支柱性广告行业,以及面对互联网和手机时代的竞争时,中国报业还没有找到适应这个时期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业经营收入的增速从2005年开始明显放缓。广告收入增长减缓,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份额下降。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闻纸等原材料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报业更是面临空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和困境。  相似文献   

15.
姚林 《中国报业》2008,(1):38-44
媒体环境的变化使中国报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阶段,2007年的中国报业依然处在转型的过程中,低迷的报纸广告市场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出现了负增长。但读者市场被新型媒体的分流得到暂时缓解,自2001年以来报纸日到达率第一次出现上升。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中国报业已经探寻到创新和走出困境的方向,这就是全新的“数字报业”。  相似文献   

16.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怀着对数字报业光明未来的期许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的启动。”2006年8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林江用这样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的话语宣布了中国数字报业战略的开端,正式启动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日,多家媒体共同发布的《数字报业北京宣言》也呼吁,传统报纸应当转变观念,顺应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多元传播割据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下,科技迅猛发展,各种信息泛滥,备类媒体大显神通、竞相争夺宝贵的“注意力经济”,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也不例外。目前,传统大报正面临着内容僵化、市场尴尬的严峻考验,而几年前风生水起的都市报已经基本站稳市场,并已经开始进入成熟的调整、巩固、完善阶段。随着报业改革的日趋理性和成熟,发展初期的各种形式的“炒作”手法已退居二线,  相似文献   

18.
刘毅 《中国报业》2012,(7):45-47
针对我国报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人认为我国报业发展已经开始衰退,进而提出"拯救报业"的命题。但是笔者认为,"拯救报业"以及一些相关命题均是伪命题,不符合目前我国报业发展实际。"拯救报业"之说令人质疑近几年来,拯救报业的论调此起彼伏,其根据主要有:一是国外有的报社裁员了,倒闭了,有的报纸停止发行纸质版了,有国外专家甚至断定,“到2043年的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二是我国确有报社关门了;三是我国报纸发行难度加大;四是报业广告经营遇到“天花板”,广告增幅有波动。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和意义2005年,报业“寒冬论”震撼了我国整个报界,似乎我国报业发展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已经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同时伴随着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但这只是在某些报纸广告大幅下滑的事实下,一些报人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虽然互联网络勃兴和读者资源、广告资源持续流失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报业头顶十几年,导致中国报业生存空间逐步缩小,但迄今为止,报业似乎依旧是中国传媒业中颇富生机和活力的一大板块。尤其是经历了2005年“拐点”以来报业的坚挺发展,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