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徽省舒城县从2009年9月开始,按照一设立、二取消、三清查、四规范、五统一的要求,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规范操作到位、严肃纪律到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2012年10月,舒城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资管理示范县"称号.主要做法如下: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为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舒城县结合实际,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全县统一设置十二种《三资清查登记表》和"三账".  相似文献   

2.
近期,各地陆续部署开展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这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近年来,我市在"三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制定了《东营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2012年,开展了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2013年,开展了清产核资"回头看",2014年,开展了村级事务公开专项整治。目前,各乡镇(街道)设置了"三资"代理服务机构,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完善了"三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完善农村"三资"动态管理体系由党委政府牵头,农村"三资"管理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开展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等进行清查核实,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在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积极破解"三资"管理难题,在全县推行"一台账二附件"的"三资"管理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一、广泛宣传,强化领导 1.开好"两会".一是安福县纪委向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施办法》,并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加强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做了动员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江苏省扬州市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年初,市政府办公室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的意见>(扬府办发[2010]20号),明确要求:今明两年内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实,明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管理台账的行政村达到100%,确权发证金额占村组集体资产总额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扬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全市各地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三资六化"工程,逐步搭建起农村"三资"长效管理构架.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永春县从2010年6月份开始推进"三资"监管工作,如今全县22个乡(镇)、235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数据已录入网络系统并进行动态更新,2012年10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其主要做法是:清产核资摸"家底"。鉴于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县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按照先清理资金、后清理资产、再清理资源的步骤,围绕"制订方案、成立机构、召开会议、清产核资、核实价值、界定产权、公开公示、数据复核、汇总上报、建立台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的清产核资工作正在许多地方如火如荼地展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标志着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进入了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阶段,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无疑是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收官之年,各地正在积极开展收尾工作和"回头看",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下重要基础。从长远来看,清产核资不是目的,是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的手段,要以清产核资为契机,不断巩固集体资产清查成果,不断提升"三资"监管水平,防止前清后乱。一是要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再次流失。巩固清产核资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三资")一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系农民最切身的利益,底数不清、管理混乱、处置不当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平都镇积极破解农村"三资"管理难题,率先在全县推行"一账二附"、民主理财的农村"三资"管理新办法,取得显著成效.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开好两个会议.一是召开了全镇"三大头"动员大会,平都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布置,各村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二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通过座谈、印发宣传单及宣传标语等形式,对开展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广泛宣传,统一了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有力地保证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顺利开展. 同时,平都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农村"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农村"三资"管理分片包干制,出台了《平都镇农村"三资"管理办法》、《平都镇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等,从而确保了全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12月30日,农业部公布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名单,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东市平安区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省已有7个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近年来,我省通过试点先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清产核资、强化督导等措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盘活集体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13.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本文以淄川区龙泉镇为例,介绍淄博市清产核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宜兴市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建章立制、实行村账镇代理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值。2009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达到42亿元,比2002年增长123%。2010年,宜兴从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入手,运用科技手段,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加强了农村"三资"管理,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摸清农村集体家底的必要措施,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注意以下三个要点。一、制订方案制订一个完善、可行的清产核资方案是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的清产核资工作正在许多地方如火如荼地展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标志着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进入了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阶段,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无疑是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的工作成效 天台县现有15个乡镇(街道)、596个行政村.2003年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以来,全县所有行政村的账目全部进入乡镇(街道)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理面达100%;2011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要求,陆续出台了一整套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政策意见,积极推动村级"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黑龙江省青冈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公开交易、强化监督"的工作机制,有效遏制了村级经济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现象,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一、完善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2013年开始,青冈县对全县农村经济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县共调整各类经济合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些地方在清产核资全面结束的基础上,创新"三资"监管模式,设立"三资"监督员,逐步建立起底数清晰、权属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是提升"三资"管理水平、堵住监管漏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从2017年2月开展以来,各地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发动,细化治理方案,加强自查自纠,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重点措施为工作抓手,着力规范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