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扬廉 《财经界(学术)》2014,(17):94-95,15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不断演进,我国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迅猛。2007年分部报告企业会计准则使得相关行业信息披露平台得以建立,并使得企业业务分部信息得以规制。本文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立足我国国有企业,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并提出跨国多元化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跨国经营是分部信息披露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 (地区 )经营的情况下 ,分部信息披露可以弥补合并会计报表的不足。分部信息有助于改善信息使用者的预测能力 ,并在证券评价、风险评估方面具有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姜昭 《中国物价》2010,(6):45-48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治理效率低下的相关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提出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并非国有产权过于集中以及国有企业的目标多元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国有产权职能未能充分有效地得以发挥,并从法律制度、组织、市场和配套服务四个层面对完善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机制的途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以及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主要以中央主导企业为主,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从而保证我国国有企业有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所以挖掘我国国有企业潜在的内动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同时,政治、法律、价值等诸多风险也相继出现,制约了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国有企业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首先对跨国并购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了识别,然后提出了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分部报告准则,将分部报告作为合并财务报袁的补充.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与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隹则中有关分部报告的规定,对分部报告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分部报告准则.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和学者的关注,2008年1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极大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工作,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还不完善,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探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跨国经营面对着海外项目点多面广、员工来源多元化等特点。如何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增强员工的执行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跨国经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提出要在全球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引入平衡计分卡,并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绩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部报告是按行业分部和地理分部来披露分部信息的报告,按分部所披露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将公司的分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公司风险和未来成长潜能.目前,我国对企业分部信息披露的规定尚不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对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分部报告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部报告是按行业分部和地理分部来披露分部信息的报告,按分部所披露的信息有助于投资将公司的分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公司风险和未来成长潜能。目前,我国对企业分部信息披露的规定尚不完善,笔试图通过对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跨国效应的视角引入对中国企业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以1993-201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495个跨国并购事件和同期4000多个国内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我国跨国效应与并购公司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国家差异、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能够为并购企业股东创造财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至2015年。但财富效应明显小于国内并购。显著影响跨国财富效应的因素,包括我国和东道国之间人均GDP差异、宗教背景差异等;采矿类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跨国财富效应低于其国内并购活动。本文的研究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铁铸 《财贸研究》2006,17(1):119-125
本文对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促进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发展的各种力量及其在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发展方面的贡献,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财务监督是国有企业得以运营发展的一大重要保证,是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有效建议,以期能够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曦 《致富时代》2011,(5):107-108
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到位和经济的逐步复苏,在我国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一次新的企业并购浪潮。在面对良好契机的同时,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也潜藏着很大风险。该文将对上述风险进行逐一分析,并认为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认真研究目标企业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制定科学的并购资金预算,理性评估目标公司资产的潜在价值,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加强对并购企业的有效整合,以防范并购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今后几年,我国将成为企业并购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外资并购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其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学君 《商业时代》2006,(21):26-27
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今后几年,我国将成为企业并购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外资并购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其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已经愈演愈烈,他们成就了世界经济发展共融,对提升国家国际地位也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并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民营企业则具备经济人属性,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主要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目标,所以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跨国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以我国民营企业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其跨国经营的现有模式、内在优势以及国际机遇,并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了跨国经营本土化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匡效良 《商》2014,(8):23-24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报告中的分部信息作为数据样本,从披露分部信息的企业数目、分部信息的披露形式、披露的详细程度、明晰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自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实施以来,我国分部信息披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分部划分与可报告分部确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部划分与可报告分部的确认是分部信息披露的基础。通过对分部划分标准的影响因素与可报告分部确认原则的剖析 ,认为行业与地区作为分部划分的标准较为合理 ;同时 ,分部划分的“管理法”虽有助于提高分部信息的相关性 ,但却存在管理当局有可能任意操纵的局限性。我国对于分部划分与可报告分部确认的做法应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规模、数量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虽然,我国跨国并购中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但民营企业的活跃度却逐渐上升。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考察其跨国并购的战略动机,对于把握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指导战略行动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中争取最佳市场、获取战略性资源、享受协同效应三点动机,以期在企业进行并购决策、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