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以开采沉陷数据处理系统为基础进行操作。文章分析了开采沉陷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阐述了软件开发的主要技术,并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应用该软件包研究分析了某矿首采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大大提高了业内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消耗最大的一种能源。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对于煤炭的消耗量大大增加,我国煤矿开采的速度也应需求而加快。在煤矿开采中,地表沉陷现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地表沉陷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更不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地表沉陷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一项必要的工作。本文就对煤矿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区的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地表沉陷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力求寻找一种能使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煤炭企业发展方式,使我国的煤炭开采事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6):120-122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韩王煤矿主要是采用膏体充填采煤技术来解放建筑物下压煤,膏体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能够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减少地表破坏范围,但是也不能完全控制开采区域上覆岩层的变形、移动和破坏。在此条件下,对充填开采的地表开采沉陷技术进行研究,能对于今后充填开采对地表构筑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预测和评估,对矿井的正常生产、优化开采方案和整体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根据开元煤矿开采区域内煤层赋存和地形特点,对试验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地表沉陷监测,分析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下沉规律。  相似文献   

5.
于楷  张群超 《价值工程》2015,(18):76-78
开采沉陷是煤层采出后引起的一个时间和空间过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同时间的回采工作面与地表点的相对位置不同,开采对地表点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以运用自适应Kalman理论为基础,对矿区地表观沉降进行动态预报,取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造成地表沉陷、破坏地下水资源和排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也损害了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绿色开采是煤炭开采的发展方向,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煤矿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垣平 《科技与企业》2013,(22):187-187
针对煤矿开采引发的严重环境地质问题,重点阐述了煤炭开采对地表沉陷影响和保安煤柱留设问题,提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等级公路下采煤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地表移动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不同,构建公路下开采方案沉陷预计模型,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方案进行经济评价,选出最优方案,使其在保证开采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程度较小的前提下,达到煤炭采出率最大,经济合理,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械化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剧烈的特点,依据工作面开采对铁路下沉的影响,分析制定了采动过程中地面铁路维修的各种技术措施,采用了快速观测铁路变形的测量方法,求得了铁路下沉值;为铁路下安全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保证矿区铁路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0.
牛军平 《科技与企业》2012,(22):214-215
通过在成庄矿5303综放工作面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取地表移动数据,获取该类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能够提前预测地表塌陷范围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关措施保证煤层气管道不受塌陷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学军 《价值工程》2012,31(33):87-88
在国外煤矿开采中,自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对采场顶板岩层移动影响直至地表的移动理论进行初步研究。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也开始了"浅埋煤层岩层控制研究",随着岩层控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关键层理论。关键层理论是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研究有机结合的纽带,在学术界和工程应用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为浅埋煤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岩层控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秋绘 《价值工程》2013,(35):190-191
现阶段,我国的煤矿企业的改制工作不断推广,企业的工会工作的方法、内容、目的以及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于煤矿企业工会工作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密煤田东部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密煤田是全国15个重点商业煤基地之一,在其东部勘查中发现曲梁滑动构造,研究了该滑动构造的滑动面等特征,以及滑动构造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机理,其研究成果对新密煤田东部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重大的地质成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后期煤矿开采安全生产也具有指导作用,依据该研究成果查明了资源量超一亿吨的矿区,对新密煤田东部进一步找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八矿丁一采区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通过方案实施,丁一风井总风量由原来的9880m3/min提高到现在的12230m3/min,确保了矿井由一水平采区向二水平采区过渡时期的安全生产,缓解满足了高突工作面的用风需求,降低了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成功地解决了平煤股份八矿在大采深、多煤层群、复杂通风系统生产条件下,矿井两个水平同时开采风量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县金家寨煤矿地质普查工作为例,利用矿区煤层厚度的变化、煤层的可采性、煤层结构等指标,对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定量评价,并与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探讨。该方法做到有据可循,改变了目前模糊的定性评价方式,使煤层稳定性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促进煤层稳定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4,(7):55-56
该文主要介绍了枣矿集团田陈煤矿3下7108综放工作面缩面改造的方法和步骤,成功解决了因受断层影响造成工作面反刀把式布置的回采缩面难题,保证了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不规则工作面缩面系统改造的高效完成。田陈煤矿3下7108工作面为躲避断层,工作面采用了非常规型布置,为保证生产接续问题,决定工作面在由里向外回采过程中,数次进行工作面若干切眼的合茬对接和缩面改造,实现了连续生产。今介绍其中一次缩面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田毅 《价值工程》2014,(7):40-41
本文从煤炭开采的意义开始谈起,解释了采煤的方法和工艺,分析了各种领先技术以及对生产的促进、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和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体系几个细节问题,诠释了深矿井开采技术,谈到了采煤技术与环境保护、绿色开采的价值,最后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析结束。本文都是经验所得,一管之窥,分享同仁,敬请匡误扶正。  相似文献   

18.
以XX城市轨道交通为例,监测其盾构区间上方的地表沉降。从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来看,盾构区间在盾构机通过时左右线中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点变化较大,为此,在盾构机通过时加大盾构上方监测点的监测频率,并通过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参数和盾构注浆量来减小沉降量。地表沉降曲线表明:在盾构掘进的过程中监测点出现先升后降再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建新 《价值工程》2014,(21):150-151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技术及机械化程度迅猛发展,煤矿掘进支护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备受煤矿企业和采煤施工人员的重视。本文就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席洪斌 《价值工程》2013,(29):146-147
财务成本管理在我国煤矿企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中成本管理主要掌管企业的财务资金,对于煤矿企业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有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形势下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财务成本管理以及加强煤矿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