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车载式电动汽车设备的开发设计过程中,主电路采用高频开关技术,依托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利用串口和CAN总线实现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的通信,从而快捷和准确地获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间、电量、温度等状态信息,并对相关的数据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控制程序和故障诊断系统实现良好的人机界面互动,有效地实现蓄电池的智能、快速、绿色和安全充电。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技术障碍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的优化配置与控制。以充电站为例,充电设施、充电技术的滞后直接影响城市电动汽车的充电和运行。文章以现今汽车运营模式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发现汽车的发展趋势,为服务商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未来汽车的多元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改进升级,电动汽车开始能够逐渐满足人们日常近程交通需求.消费者逐渐开始接受电动汽车.然而在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逐渐凸显,无论是厂商,企业还是环保组织,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比较薄弱.本文针对逆向物流网络设计理念,根据动力电池回收特点提出了在双重目标约束下的逆向物流约束模型.第一个约束函数将逆向物流网络模型中涉及的成本降到最低,而第二个约束函数是在物流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北京发布新修订的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这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  相似文献   

5.
低碳设计思潮影响着各类产品设计,而电动汽车设计首当其冲。本文从电动汽车能源种类、电动汽车新材料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三方面展开,分析低碳设计背景下电动汽车的产业创新,并以此论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即根据电动汽车能源特点各取所长,政府帮助电动汽车车用电池市场规范标准,实现制造使用标准化,引导企业结盟合作发展,避免重复性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也日趋完善。本文基于TOPSIS方法,对某省电力公司下各地市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利用该评价结果,支撑资金分配、投资决策等。  相似文献   

7.
考虑回收补贴与碳交易双重政策下由电池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汽车动力电池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构建由生产商主导的集中定价决策模型与分散定价决策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量化分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质量门槛、回收补贴、动力电池再制造碳排放量三种因素对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决策能够带给消费者更低的购买价格和更高的回收价格;梯次利用质量门槛、动力电池再制造碳排放量的降低均会带来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比值提高;回收补贴的升高会带来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的比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累计保有量均为全球第一,未来3—5年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集中“退役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系到国家镍、钴、锂等重要战略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提高其有效回收利用水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孟祥光  樊敏  张翔 《价值工程》2016,(16):224-226
根据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特点和要求,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总线通讯技术,设计出电池管理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电动汽车上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可扩充性好,便于安装布置,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在市场化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北京电动汽车产业,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个人消费者、政府、电动汽车经销商、电动汽车生产商、动力电池生产商、电力公司6类主体的多主体仿真模型,利用现实数据对北京电动汽车供应网络的发展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政策进行模拟预测,进而找到能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伴随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电动汽车进入人们视野,并成为政府及汽车企业关注的重点。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基础技术,也是影响电动汽车广泛推广使用的关键所在。文章阐述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主要动力电池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展望其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众标准化》2016,(4):78-78
正国家能源局4月6日对外发布通知,定于今年4月至6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检查。国家能源局当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排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风险,推动建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控体系,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意见》同时要求创新机制,鼓励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接踵而至。本文分析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是适应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不污染环境,还能回收制动能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充电后电动汽车的行程,续驶路程约为10%-30%。  相似文献   

16.
制动能量回收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关键,而且有效的制动能量回收能够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文章从HEV的制动模式的种类入手,在阐述了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之后,就混合电动汽车利用ABS进行有效制动实现防抱死现象分析HEV的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希望能够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步入互联网时代,电动汽车充电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正酝酿出新的充电产业商业运营模式。本文首先对电动汽车充电产业进行了剖析,并从互联网的视角分析了充电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主体,初步理清了各要素、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对各主体之间逻辑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构建了智能充电服务系统,确定了构成智能充电服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分析了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建设主体。最后对"互联网+"下的充电产业进行了展望,为我国充电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郭美华 《价值工程》2021,40(35):122-124
低碳社会不断发展中,绿色能源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的应用与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存在密切关系,其动力使用性能会受温度影响,在系统研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即可对其使用性能加以改进,增强其使用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20,(4):202-204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但是汽车动力电池电池容量低于80%就会报废,随之而来报废或者退役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了减少电池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少学者提出梯次利用的方式,但是现在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方式并不完善,梯次利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在当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大背景下,以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为突破口,讨论当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回收以及梯次利用,并在梯次利用中收集、筛选和分类上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优化梯次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日新闻》2012年1月31日报道,为满足今后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防止多台汽车同时充电给小区或充电设施所在区域带来超负荷故障,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研发出多台车充电调配控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