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对外龆易往通货膨胀的作用下也难独善其身、小文试图从通货膨胀的影响机理人手.结合湖南埘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实际.就通货膨胀对湖南外馏经济的影响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四次通货膨胀及湖南~,-J-外贸易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了4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CPI增速连续6个月以上超过3%),分别发生在1991年5月至1997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纵观四次通货膨胀,其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不同,诱发因素、表现形式、传导机制等也寻在诸多差异,本文从通货膨胀理论出发,比较分析了这四轮通胀周期的影响因素,指出货币因素是影响第一轮通胀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是影响第二轮通胀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型因素是影响第三轮和第四轮通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入手.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的实践特点。针对我国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我国目前是否应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适用性分析.提出了虽然短期之内我国暂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从长期来看仍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通货紧缩的具体表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但是,1997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则发生逆向变化,即由通货膨胀转变为通货紧缩。具体表现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1997年初开始下行,虽然2000年下半年出现反弹,但到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省先后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现把台湾最近一次通货膨胀,即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的措施、实施的成效及对我们的启迪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目标制(IT:Inflation targeting)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领域重要的变革,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用.而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严重抬头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天津经济》2003,(10):30-33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1993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1996年,我国成功地抑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为四个时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1978-1984年的农业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1985-1992年期间的农业政策发生明显变化,减缓了农民收入增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虽然使粮食、棉花生产获得连年丰收,但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放缓;21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调整为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总体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胡济洲 《改革》2005,(5):76-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电力对外贸易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区域经济合作密切相关。以中国周边的珠三角、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东北亚区域为分析对象,进一步具体揭示了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电力对外贸易的联系,说明了中国电力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在区域经济背景下拓展中国电力对外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以其隐蔽性和难反制性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近二十年来不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不小的损失。本文根据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特征,探讨了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些影响,并试着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文章从理论阐释了通胀目标制的功能机理,运用48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通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锚住通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稳定产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这一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战后以来,日本一直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受惠者和支持者,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紧紧围绕着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框架展开的.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潮流的促动下,日本政府正在逐渐有意识地调整其对外贸易政策.[1]  相似文献   

13.
一、巴西通货膨胀定标制实施的背景与基本内涵 促使巴西采用通货膨胀定标制既与1999年雷亚尔货币危机导致一直以来成功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雷亚尔计划的崩溃直接相关,也与在危机发生后政府为防止公众因为担心20世纪9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再次发生而形成过高的通货膨胀预期相关。在雷亚尔计划崩溃后,为克服危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自1999年6月起,巴西开始实施既可以锚定公众预期,又使政策制订有足够弹性的通货膨胀定标制。  相似文献   

14.
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与中国的金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对外贸易流量同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流量,因而在贸易与金融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渠道.中国持续走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顺差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途径及相互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的关系表明:从短期看日元剧烈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了日元升值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来化解矛盾;从长期看日元升值并没有给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研究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间的关系,对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能睿  朱刚 《科技和产业》2006,6(3):38-41,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银行并购浪潮,银行业跨国并购活动大量出现,这既给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及其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前半期香港外贸发展特点90年代前半期香港对外贸易在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其主要特点是: 一 进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的前半期,香港对外贸易保持了80年代的发展趋势,持续高速发展,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1993年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2万亿港元大关,达到21188亿港元,1994年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并购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992年以来我国掀起了第二次并购浪潮并日益活跃,在经济中影响日益增强,因而考察并购的效应及影响因素,将对指导我国企业并购发展,创造条件发挥其积极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汾 《改革与战略》2011,27(4):172-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利益的获取。针对这些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贸易模式的几个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贸易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度控制对外贸易规模、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和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已经相当显著,出口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进入新世纪,这一特点越发明显。正因为对外经贸在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涨落总能在市场上引发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