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现状,认为"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供给趋紧、"三驾马车"步调长期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大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西北五省区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与创业、培育西北城市群等具体措施,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东欧八国以及中国的比较,对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制度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转型国家有FDI流入的IS/LM/BP模型,运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对转型国家FDI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论文指出,无论是在固定汇率下还是在浮动汇率下,FDI流入促进转型国家收入的增长都是确定的。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特例,中国兼具转型经济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特征,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在现行汇率体制下FDI流入的国民收入效应仍然是确定的。但是,与俄罗斯、中东欧八国等转型国家相比,FDI促进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基层财政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实施三大转型,打造公共财政. 支持方式转型,建设发展型财政.要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财政调控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增长、高投资和低消费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三大典型特征,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不多.本文将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引入最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以系统解释这些特征.我们发现资本在效用中权重、生产外部性、生产效率、劳动增长率和折旧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率和消费资本比的大小.比较研究显示,本文所建模型从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等方面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相应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山东省实施三大战略的关键时期。山东半岛实施三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有:政策叠加效应、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的叠加效应、资源优化合理利用的叠加效应、区域与城市吸引力提升的叠加效应、优势产业的联动叠加效应。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应抓住机遇,强化五大发展战略:加快半岛经济协作与融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促进高效生态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本次论坛围绕“新常态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这一主题,探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所以我们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能够多多贡献你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展望新局     
2012年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民族复兴之梦,触动了中华儿女的心弦,激起了华人广泛而强烈的共鸣,一个新的时代在蛇年展现在世人面前。与过去十年相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是十分不同的。中国当下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经济转型、制度变迁及社会、文化、生态的重建。多重转型的叠加和各种矛盾的累积,使我国的改革、转型和制度设计,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不会有简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能一  相似文献   

8.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3月21日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黄石这个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副中心城市,三大历史性机遇的叠加,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风险”,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在6月29日于广州举行的“2012法兴银行高端财富管理论坛”上解读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滞胀、硬着陆和高泡沫三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芸茹 《中国经贸》2013,(10):24-25
论文通过分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的特点,指出我国经济现状及其转型和转变的必要性,对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方向进行分析,同时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设计相关的转型路径,从强调灵活价格、公平竞争、明晰产权、稳定货币供给等四个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随着中速增长和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对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而言,需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防止中国经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和转型的进度,据此估计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出现三种场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特定的国情,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和干预内容。政府除了进行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更要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公共投资。就中国而言,就是应当解决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关注民生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突出体现了政府职能已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小宫隆太郎教授一直关注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把日本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这种研究的重点,涉及有关日本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时他还以这种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与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建议.小宫教授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吕玉忠 《产权导刊》2010,(10):10-13
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国内积累的深层矛盾与短期矛盾相交织;国内矛盾与国际矛盾相叠加;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暴增。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加大,中央高层发出了“两难抉择”的感叹,大有“斩不断、理还乱”之感。  相似文献   

15.
周戟 《改革与开放》2014,(21):1-2,2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正是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型升级的“产前阵痛期”。由于时代转型升级时,产业结构、社会劳动力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机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各社会要素转型升级时的青黄不接,产生了经济危机、地球环境危机和国际恐怖主义等三大全球危机。而实现中国梦将能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建成美丽中国(美丽地球)、并使社会劳动力成为知识生产者,这就克服了全球的三大危机。因此,中国梦是世界梦的样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近期呈现明显的企稳回暖趋势,但其基础并不牢固。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实施半年,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着眼长远,在充分肯定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对中国经济未来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充分估计与准备,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潜力及前景,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为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斗志谋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神木经济社会发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必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砥砺前行,智慧创业,特别是要按照省委做“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验区、城镇化发展的示范、重化工低碳循环发展的样板”的要求,加快神木省直管县改革、撤县设市,撑起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一股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而上的豪气,一以贯之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济》2011,(13):52-52
全球经济面临结构性通胀已引起经济学家的极度担忧。针对国内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提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滞胀、硬着陆和高泡沫三大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增长换挡和有条件保持长期稳健发展,是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势。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因势利导,因势施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保持宏观调控定力,把控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在全球通胀和国内转型压力的叠加之下,如何促进经济转型,降低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成本,自然成为当前政策的关键和重点。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特别要强调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在防止大起大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化解经济转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