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融大案频发,高管征信加速 金融,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喻为国家的“血脉”。近年来,金融腐败犯罪案件频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光是2005年,两家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金融腐败案件:中行河松街支行10亿元大案和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贪污腐败而被“双规”。金融腐败案件的频频发生,令我国银行业的声誉受损,给中行、建行的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暴露出金融在内控机制、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方面的制度缺失和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问题富豪”案件,无不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这些相关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3.
刘会芹 《中国经贸》2014,(2):178-179
近年来,随着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惩防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村官”腐败得到一定遏制,但仍出现“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任何一起腐败案件的发生无不与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有关。实践证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村官”腐败案件的发生,腐败案件的查处也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提供有利保障。本文从通过查处“村官”腐败的视角分析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资金管理缺乏牵制、村账托管削弱了会计监督、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印章使用和监管混乱、民主监督流于形式问题,提出加强大额资金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人员教育、加强印章管理等措施,从而有效预防腐败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协议的达成,加快了中国“人世”的步伐。按照世贸组织的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的银行业将呈更加开放的格局。届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机构数量、业务范围、业务对象和从业地域都将在短期内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同时,进入世贸组织可以通过“以进促改”,按照国际惯例来修订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框架,利用“对等原则”推动中资商业银行开拓海外市场。因此,进入世贸组织也为我国金融体制的完善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机遇。为了充分利用好进入世贸组织这…  相似文献   

5.
银艺 《西部论丛》2005,(4):53-55
春节前,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在京对外披露,发生在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的案件“是一起涉嫌内外勾结的票据诈骗案件”,涉及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的数亿元款项。发生在正在推进股改的中国银行身上的这起票据诈骗案件,不仅让社会各方对中国银行的内控机制是否存在漏洞表示特别的关注,而且也让人们不得不对整个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金融票证诈骗案件及其存在的漏洞予以非常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程实 《上海经济》2004,(6):62-63
在一片救赎声中,俄罗斯2004年7月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波最终没有使其风雨飘摇的银行业再度陷入1998年的金融危机,在感激和庆幸之余,俄罗斯也替各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银行体系同样脆弱的中国,俄罗斯金融风波这一新鲜出炉的“负面教材”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风险是银行业运行的常态。《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确认为银行面对的三项主要风险之一。前一段时间,中国银行黑龙江“高山案”,山西金融票据诈骗案等重大案件发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和银行监管当局高度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192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因此,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在关内外迅猛扩张,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乔永 《发展》2009,(6):46-46
近年来,我国股市、房市催生了一大批“暴富户”,在诱人的利益面前,金融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有效预防金融职务犯罪工作,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占比仍高居不下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工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但也由于一些金融部门在清收、压缩不良贷款工作中采取过激、片面的作法,使之“贷款难、难贷款”、特别是银企关系紧张、社会逆反对抗银行的矛盾又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入世”十分不利,有必要认真加以解决。银企关系紧张的表现及缘由,主要反映在“四种偏见”引发的“四种对抗”:第一,清收不良贷款成了某些银行不顾企业生存而追、缠、催、讨的借口,银企之间产生的“情义对抗”。由…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段时期频发银行大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强调,要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改革和监管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银监会将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哪里出了案件,就要上追两级的领导责任,同时对经营管理和内审稽核这两条线上实施双线问责,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内控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上建立防范案件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边是一路飙升的房价,令囊中羞涩的普通老百姓望楼兴叹;一边是一个又一个官员因涉及地产腐败纷纷落马。从近几年发生的腐败案件不难看出,地产领域已经成为官员腐败的重灾区。一篇新闻分析指出:“从目前已经破获的房产腐败案件看,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监管环节,从土地、规划、贷款到销售,腐败的烙印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莹  李雪  刘静 《中国经贸》2011,(8):46-46
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尤其在中国加入了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力度不断加速,在放松管制、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形成的银行业发展趋势下,风险管理机制不仅是银行治理机制的重要支撑,而且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案件治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当前银行案件呈现的新特点对监管部门更是一场大考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协议,中国在加入WT0后5年内将全面开放银行业。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外资银行将凭借“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并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和贸易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段时期频发银行大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强调,要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改革和监管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银监会将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哪里出了案件,就要上追两级的领导责任;同时对经营管理和内审稽核这两条线上实施双线问责,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内控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上建立防范案件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问题富豪”案件,如刘晓庆、杨斌等等,无不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当前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缺陷的一次次“完美风暴”,就在各家商业银行都声称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时,这些“问题富豪”似乎轻松地突破了这些制度。那么,从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问题富豪”事件反映了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哪些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央行日前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明确列举了当前需要关注的九大风险,其中明确地指示,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同时,中国银监会日前发文要求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暂停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这也是出于对国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考虑,紧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和兼并活动频繁。在国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追求规模效益几乎成为所有西方国家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各国金融管制的普遍放松,为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提供了可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以及应采取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20.
《北方经济》2006,(7):34
发生大要案及案件频发分支机构的主要领导要坚决撤换,不得易地同级任职——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出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引入引咎辞职制度.以加强银行业案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