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据有关研究表明,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中,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仅次于国内投资而居于第二位的重要因素,FDI的区域差距对GDP的区域绝对差距的贡献度为19.26%,其中来自FDI投资效率方面的因素占73.9%,数量因素占FDI总贡献度的26.1%。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就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嵬 《北方经济》2007,(4):99-101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本文利用1992—2002年间东、西部FDI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测算了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FDI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东部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和国家政策方面分析FDI大多选择东部舍弃西部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的招商引资能力,纠正FDI在地域上分布的非均衡性,避免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溢出效应对东道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中,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较大差异,充分利用FDI,利用其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溢出效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建构有效的增长路径,能否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将FDI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那些应当成为政策制定关注的核心问题等,成为研究FDI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利用陕西省2000—2009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建立简单的数理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FDI的产业溢出效应,根据目前市场化推进中FDI在各产业行业的应用状况,试图探索FDI在经济增长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结论表明:目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应该将产业结构调整和FDI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和市场机制,构建稳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性及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饶梅先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59-64
工业环境效率是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文章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方法处理非期望产出问题,研究我国区域的工业环境效率状况,计算和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差异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在加入污染变量后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变化程度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下降幅度较大。该文实证考察了制度、地域以及经济运行层面的决定因素对地区环境效率差异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三大地区的作用机理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数据,研究引发FDI对能源效率地区内和地区间的溢出效应在相关制度性因素下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转型中的各区域FDI对能源效率的溢出效果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水平及对外开放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引致下的地区间FDI空间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具有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地区间溢出相比于地区内溢出而言更倾向于阻碍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且地区间溢出比地区内溢出发挥积极作用所要求的相应门槛更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有很大竞争性。文章以西部的重庆、陕西为研究对象,利用FDI投向偏离度指数对FDI流入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利用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将西部省市与东盟三国直接进行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对优势对比,得出资源依赖型行业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是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也是未来西部吸引FDI引力较大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本文利用1992-2002年间东、西部FDI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测算了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FDI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东部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和国家政策方面分析FDI大多选择东部舍弃西部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的招商引资能力,纠正FDI在地域上分布的非均衡性,避免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分析--以江苏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经济发达、FDI规模较大的江苏省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DI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是地区工资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FDI越是集中的地区越能提高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价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可以扩散这种效应。降低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障碍,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引导FDI(包括国内资本)转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扩大FDI的价格效应是缩小我国地区间工资率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采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选取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市场状况三个方面对江苏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优势做一个框架分析,分析结论显示江苏在全国范围内对FDI的吸引存在比较优势,但是也存在外资产业布局过多偏重制造业,推动FDI因素过于低级化的弊病,本提出应从改善基本要素和发挥两个附加因素作用等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略  舒慧 《特区经济》2014,(7):121-124
以我国2001-2012年17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统计分析数据域为基础,结合Jeffrey Wurgler(2000)"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建立面板数据模板,构建数据集,对我国内外资企业资本均衡、资本配置效率和劳动配置效率进行差异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外资而言,内资效率整体偏低、劳动配置效率内资也略低于外资;但内外资的均衡效率都较差;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均衡配置效率也低于劳动配置效率。因此从技术产业配置、投资结构、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均衡与提高劳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述了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对FDI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要素市场发展水平通过制约本地研发部门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影响本地企业获取FDI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分析发现,东道国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正向的FDI溢出效应,从而加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要素市场已难以为当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从而造成FDI净溢出效应为负。而且,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也是造成我国FDI溢出效应跨区域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以获取正向FDI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ses panel data on bilateral FDI stock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labor and corporate taxations on FDI decisions. While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taxes on FDI is well documented, the impact of labor taxes on FDI has barely been explored. This is surprising since labor taxation may influence FDI as well; the taxation of labor affect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the ability to attract and retain productive labor, and thereby it also, ultimately, impacts the return to the investment. By employing a Heckman two-step estimation model, which controls for possible sample selection bias due to many zero bilateral observations, we find that labor taxes do influence FDI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知识溢出分析框架,检验了基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内知识资本和基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TFP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TFP进行分解发现,两者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明显,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TFP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理论构建厂商出口决策模型,利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要素市场扭曲角度分析交通设施影响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倾向和出口数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入国内市场固定成本大于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时,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聚焦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部门企业的抑制作用更突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带动非国有企业的出口。研究结果还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数量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企业更大。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quality and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distribution in China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Chinese cross‐sectional, firm‐level data, with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labor quality. The paper finds that labor quality measured by education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i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inward FDI, but labor quality measured by working certificates loses its significance using non‐parametric match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nd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echnique. The author also finds that labor quality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other foreign investments than Hong Kong‐invested, Macau‐invested and Taiwan‐invested firms. The impacts of labor quality on inward FDI are found to be strongly uneven across industries and provinces. Therefore,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employees in all foreign‐invested firms, and invest more in education to improve labor quality, which will help China to attract more FDI, especially technology‐intensive FDI.  相似文献   

17.
肖洪武  班茂盛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25-128
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已经进入城镇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和仍留在农村尚未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对比研究,指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观念态度等社会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日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美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美国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发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技术进步分为水平差异型和垂直阶梯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接着对国际知识溢出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最主要途径,而FDI渠道国际知识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行业,而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垂直阶梯型技术进步行业。因此本文认为,扩大中间投入品进口、引导FDI投向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模式行业、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的研发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