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强调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后续生存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农产品是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还不发达,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孙鑫 《新经济》2013,(26):49-49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或消除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净化,减少资源消耗,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因而,绿色物流是一种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的共生型、循环型、生态伦理型、生态节约型物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促使绿色物流业发展的主因,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数量大,消费量多,如何立足我国优势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论证工作,进一步分析农产品绿色物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我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安全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生产消费中的绿色化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的健康生活,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文章首先对绿色供应链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内涵;然后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构建模式,并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五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文章最后提出,应从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政策扶持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优化等五个方面确保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大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在绿色物流系统构成中,发挥主要功能的要素包括集约资源、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等,正是这些要素与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政府、公众和企业相结合,形成了绿色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绿色物流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改进物流体系,形成资源循环、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文章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在探讨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意义及绿色物流系统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在循环经济下绿色物流系统架构的模式,以及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  相似文献   

8.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产品物流量大,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提升山东农产品物流体系,首先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组织化以及联盟化的现代物流结构体系;其次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最后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9.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虽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是融入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是在物流活动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管理是通过改革运输(配送)、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方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岚 《经济导刊》2007,(11):158-159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心脏,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灵魂.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即农产品物流成本最低,消耗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效果最佳.对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来说,拥有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比拥有车队、仓库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兴起了"绿色浪潮".以创造、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的占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兼顾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中国的绿色物流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文阐述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与能源、环境间的关系,分析了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了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美农产品物流的分类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借鉴美国农产品物流的经验,对中美农产品物流进行了分类比较,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农产品物流分为大宗农产品物流、水果与蔬菜物流及肉类农产品物流三大类。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新制度和组织形式,促使企业从瓜分流通利润的竞争转变为谋求整体增值的合作,这就需要政府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创造良性的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绿色采购是遵循集约化、一体化、网络化的原则,提倡资源有效利用、上下游组织紧密结合的商业模式,能够降低供应链中无效物流的比重,减轻社会物流耗费对环境的压力,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政府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绿色农产品市场上品牌经营已是最主要经营方式,绿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是指绿色农产品拥有的区别或领先于其它普通农产品的独特能力。被誉为"地球一块没有污染的‘绿色净土’"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和环境优势,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是呼伦贝尔绿色农产品获取独特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中,物流活动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绿色物流研究,消除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对绿色物流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物流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悦  李雷 《经济视角》2009,(6):49-50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兴起了“绿色浪潮”。以创造、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的占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兼顾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进入21世纪.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流行业应当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物回收全过程的效率化与物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工业系统的物流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强度越来越大,已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在探讨国内外绿色物流及生态工业园模式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工业企业的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克服绿色物流及生态工业园模式的缺陷与不足.改善企业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为了说明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文章根据企业物流的环境约束,在物料平衡保障的条件下,构建了经济效益增长模型.该模型能有效测量出企业在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后的经济效益情况,由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