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强基层信访举报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有序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群众信访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发挥信访举报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畅通基层信访举报渠道和监督机制,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形成有力的监督机制与威慑力量,使人欲腐“不敢”。  相似文献   

2.
遏制腐败的良方:提高腐败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本低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提高腐败成本是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从以德治腐 ,造就谴责腐败大环境 ,提高腐败“道德成本” ;强化监督 ,形成揭腐大攻势 ,提高腐败“被发现率” ;严刑峻法 ,增强法律威慑效应 ,提高腐败“法律成本”等方面来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杏嫦 《中国经贸》2012,(10):233-234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它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而且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文章以“小金库”的特征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着重从新经济制度学的角度剖析“小金库”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基于制度非均衡的治理策略,为在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腐败治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净化社会风气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剖析,也就是强调“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党的先进性决定其必须加强作风建设。为此,要强化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强化制度,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强化监督,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强化惩治力度,遏制腐败现象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5.
尹云平  吴颂英 《魅力中国》2010,(21):131-132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晚、发展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公路建设领域成为当前腐败高危区。新的背景下,各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时,既要认真搞好监督检查.更要从改革入手,建章立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力度,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和资金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经济学: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如何惩治以权谋私并最终消除党政机关以及其它权力机构内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性变革,持续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仍有情节严重、数量惊人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鉴于产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土壤和基础并未得到制度性的根除,惩治腐败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不断上升,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分配与竞争的公理性、保持政府8清正廉洁形象的社会总成本变得愈加昂贵,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诱发腐败的因素非常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与此同时,国家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惩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在这种扩张与打击的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职务犯罪出现新的变化趋势,职务犯罪是腐败现象最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源远流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决定因素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础.腐败的经济学研究基本沿着委托代理理论的脉络展开,分析不同激励体系以及各类制度安排对腐败的决定作用.在对理论和实证中涉及的腐败本质及其决定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对腐败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从度量腐败、检验理论和反腐机制设计等多层面出发,对认识腐败行为的本质与内在动机,进而发展系统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提供了丰富见解.  相似文献   

9.
张继尹 《魅力中国》2010,(2):105-106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进一步分析腐败发生的各种机制,努力降低腐败治理的难度,是亟须着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继尹 《魅力中国》2010,(4):105-106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进一步分析腐败发生的各种机制,努力降低腐败治理的难度,是亟须着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反腐败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某些腐败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还在一些领域和地区继续滋生和蔓延。有鉴于此,作者提出了加大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体系;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教育;积极开展对各级各类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监督工作;认真克服和纠正反腐败工作中的“单纯业务观点”和“两层皮”倾向。作者认为这些是当前反腐败工作实现标本兼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亚 《黑河学刊》2012,(4):58-58
当前,我国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腐败的类型、主体、区域、程度、动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探寻我国腐败产生及其蔓延的原因主要有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导致腐败,分配不公,制度性漏洞和权力失监,对腐败行为打击惩名不力导致腐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只有加强思想建设、监督机制建设、法律建设、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等防腐机制的建设,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4.
施玲 《科学决策》2008,(12):208-209
“寻租”从最初的经济学含义扩展到政治领域,与政治权力结合的“权力寻租”成为腐败的代名词。本文从权力寻租的内涵和危害及其治理对策方面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产生既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原因。源头治腐关键是要从教育入手,由制度突破,从机制解决,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加强源头治理,遏制腐败的需要。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制约机制,预防和制约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从会计管理体制上根治腐败源头提出的重要措施,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现实来看,种种腐败问题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实行源头控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计工作源头控制工作搞好了,社会大环境就会得到相应好转,腐败现象就会得到有效遏制。实行会计委派就是实行源头控制的有效措施。从一些经济犯罪的案例可以看出,造成企业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17.
从源头抓起,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治本之策,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和纪硷监察部门指明了工作方向,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做好四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丛刊》2006,(4):43-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速度。隐藏在部分党政机关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现象背后的,往往是腐败的滋生。近年来,有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和案情线索先后深入调查了10余家涉案饭店(宾馆),发现许多饭店(宾馆)借公务招待(消费)之机,与少数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内外勾结、“洗钱”分赃、行贿受贿,商业贿赂等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9.
行政腐败现象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如果公共权力的运用并非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腐败现象就会产生。因此,应该从大幅度提高腐败的成本、风险与代价入手,综合运用经济、思想、制度、法律各种手段,进行行政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20.
应小敏 《杭州研究》2007,(2):154-15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贿赂等社会腐败现象近年来层出不穷,这不但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引发其他社会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世界各国都采取措施制订相关法律对商业贿赂行为加以禁止。治理商业贿赂是我国政府未来几年重点进行的一项工作,因此,明确商业贿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和带来的不良影响,深入剖析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治理商业贿赂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