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能源供给始终是瓶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已占到全国一次性能源需求的68%。而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地在北方,主要消费地在华东和华南,从而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格局的主要特征是“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为此,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和朔黄两大煤炭运输通道,煤炭经铁路运至秦皇岛、天津、黄骅等北方港口装船下水,运往东部以及华南地区。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种运输格局还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地在北方,主要消费地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这种资源禀赋和经济布局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格局的主要特征是"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随着蒙冀铁路在2015年年底开通运营,运煤通道的货源竞争将空前激烈,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3.
刘静 《港口经济》2014,(4):19-21
正我国煤炭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衡导致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格局。近年来,随着铁路及港口的飞速建设,西煤东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北煤南运仍将依靠北方港口中转。2012年,我国北方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为6.3亿吨,其中,秦皇岛港发运2.4亿吨,占北方主要港口总量的38%左右。从长期来看,在其他可替代运输方式成规模之前,港口仍将作为北煤南运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6.4%,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地在"三西"地区,主要消费地在华东、华南,从而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格局的主要特征是"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目前,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但是,能源需求是近期饱和,远期紧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内需效果逐渐显现,电力和煤炭需求将稳步增加,对北方发煤港口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到2020 年我国单位GDP 碳排放将在2005 年基础上减少40% 至45%,按照目前能源结构不变的状况,2020 年煤电在全国发电量中的比重仍会占到60% 以上( 目前约占近80%)。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因此有必要逐步改变目前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发展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存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和"铁海联运"的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4%,而同期GDP年均增长达到9.7%。基本实现了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经济总量翻两番。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中国能源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多年来,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一般维持在70%~75%左右,远远高于国际平均的水平。同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中国煤炭总体上呈北煤南运的格局,大量煤炭需要铁路运输,加速了铁路运力的紧张。  相似文献   

8.
2003年到2005年初,由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以及受大秦铁路扩能改造、车皮紧张等因素影响,煤炭运输瓶颈突显,以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异常紧张.为了缓解趋于饱和的煤炭运输压力,确保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和我国外贸出口需要,新建西煤东运大通道方案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9.
浩吉铁路(浩勒报吉-吉安)于2019年9月全线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外运乃至我国北煤南运最便捷的通道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文章从多方面分析影响浩吉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的因素,通过结合贝叶斯算法构建科学合理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浩吉铁路煤炭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共担社会责任,2000年以后天津港集团公司提出了"建设绿色港口、共享碧海蓝天"的环保理念,北煤南运中煤炭装箱更加突出了环保特点。煤炭装箱实现了煤炭运输的零污染和零损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客户在港作业环节的成本消耗,深受客户欢迎。在煤炭装箱带来多重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  相似文献   

11.
以煤炭为代表的五大常规能源,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进行有序运输,区域的供需属性需要有效的运输供给能力作为保障。文章在五类能源区域供需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七大区域的能源运输有效供给能力进行研究,明确各区域能源的实际运输属性,否定了"产地即输出"的习惯认识,并进一步计算各区域的能源运输负荷值,以此作为区域特色能源运输通道发展的有力依据,即在特定能源的高负荷运输区域,加强对应运输通道的建设力度和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2.
姚健  王力群 《港口经济》2012,(10):17-19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我国北方曹妃甸港相继投产两座5000万吨级运煤码头,分别是煤一期续建工程和煤二期工程,到明年中期,曹妃甸港煤炭运输能力达到1.5亿吨,使北煤南运大通道更加畅通。届时,无论是煤炭收货人、发货人还是铁路运输均增加了新的下水渠道,有利于煤炭的快速周转,而运输的宽松化也将  相似文献   

13.
刚信 《港口经济》2011,(6):19-22
1.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口和北煤南运的枢纽港,目前河北港口集团在我国能源运输领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北港口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散货港口运输企业,现有生产性泊位58个,年通过能力3亿吨,主要布局在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2010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15亿吨,其中煤炭2.24亿吨;今年一季度,完成港口吞吐量8985万吨,其中煤炭6099万吨,主要由集团控股的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秦皇岛港完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比较丰富,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与中国类似,煤炭在澳大利亚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2004年度(2003.7.1--2004.6.30)澳大利亚能源生产及消费见下表]。澳大利亚是一个能源净输出国,国内能源消费只占其能源生产总量(铀除外)的48%,其他52%均用于出口,主要出口产品为黑煤和液化天然气。随着国际市场能源类产品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吕红梅 《发展》2009,(11):39-40
一、坚持“发展抓项目”,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总量 煤炭作为甘肃的主体能源,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占70%以上,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甘肃又是一个多煤、少油、缺电的省份,全省煤炭总拥有量约1500亿吨,在全国居第六位,具有发展煤炭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宏 《港口经济》2008,(8):23-25
一、我国煤炭消费现状与预测1.我国煤炭消费现状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当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为:煤炭占68.7%,原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核、风电占7.3%。今年初,我国南方遭受冰雪灾害煤炭供应严重不足时,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山西煤矿和铁路、港口视察,可见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煤产量2000年降至9.99亿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煤产量开始加速增长,2002年产煤13.93亿吨,2004年为19.56亿吨,2006年为23.25亿吨,2008年为27.16亿吨,原煤产量基本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管随着油、气、水、核等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开始下降,但在未来10年内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有统计表明,2008年,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68.7%,预计2010年仍稳定在65%左右,需求量约为30亿吨。显然,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一、新工艺研究背景 煤炭是天津港的重点货类之一,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8.5%。煤炭进港有火车和汽车两种运输方式。火车运输主要以电煤为主,而汽车运输则以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煤和原煤为主。煤炭的运输方式影响着码头装船作业工艺,火车运输的电煤主要采用连续设备(即皮带机)装船工艺。而汽车运输的煤炭因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不适用连续设备装船工艺,多采用门机装船工艺。  相似文献   

20.
赵建芯 《魅力中国》2014,(25):243-243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煤为主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战略。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高达70%,因此,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