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规定:除非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企业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CAS5)尽管把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可选的计量属性,但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作了严格限制,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主要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即: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相关性的要求,更好地为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共有17项,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对所涉及的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在此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涉及到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问题。本文仅就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具体运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应谨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代替。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只有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修订.除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四个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下面就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在部分领域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中,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取代历史成本成为第一计量属性。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限制,对我国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l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从而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要求采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同时,准则中也规定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会计准则之公允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对公允价值本质的深入探讨,更多的人逐渐接受了公允价值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会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多个具体准则中加以应用。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改变,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债务重组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损益,资产减值中引入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收入准则中对递延收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公允价值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38项会计准则中,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计量为主,加上可供选择计量属性的业务,6l%的准则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公允价值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38项会计准则中,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计量为主,加上可供选择计量属性的业务,6l%的准则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也谈公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6月颁布的第32号准则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  相似文献   

14.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首先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问题。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一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定和计量》中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工具、无形资产、管理资产、人力资产、自创商誉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和计量属性受到冲击。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属性。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明确了现行会计准则应采用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其中就包括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减值确认范围的比较资产减值准则范围的确定,是要准确地认定哪些资产和负债与资产减值最为相关,对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或变化应采取哪些合适的计量属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规定其范围不包括: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  相似文献   

16.
罗亚琼 《绿色财会》2006,(12):50-50
新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在财务会计报告方面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会计计量模式多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拥有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清偿债务所转移的资产价值,它是发达西方国家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广为采用的计量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据以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相似文献   

17.
戴云 《绿色财会》2008,(4):54-55
对公允价值概念比较全面的定义最早见于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报告第4号.此后,从1990年到2006年,FASB先后发布了涉及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准则42份,约占发布准则总数的75%. 2003年和2004年由IASB发布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超过90%.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都是基于特定背景下对历史成本的修正,两次修正,由非对称到对称,都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计量属性,即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具体运用。这是对传统会计理念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所反应的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公允价值概念比较全面的定义最早见于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报告第4号。此后,从1990年到2006年,FASB先后发布了涉及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准则42份,约占发布准则总数的75%。2003年和2004年由IASB发布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超过90%。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都是基于特定背景下对历史成本的修正,两次修正,由非对称到对称,都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经历了三个时期:1997-2000年为引入阶段;2000-2005年为回避阶段;而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和旧准则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对计量属性的重大调整,不再把历史成本作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等相关计量属性。即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及其非货币性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意味着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重新提倡阶段。那么,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