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饲养亲鱼的过程中常发生细菌性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打印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与成鱼情况完全相同,这里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预防方法: 1、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用漂白粉、大蒜或五倍子和土霉素进行预防。 2、打印病按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 3、中华鳋病按每立方米水用2克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预防。 4、锚头鳋病按每立方米水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间隔2周,连续全池泼洒2—3次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00,(17):42-42
<正> 一、原发性与继发性烂鳃病的区别 原发性烂鳃病是柱状嗜纤维菌直接感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鳃丝中央糜烂,附着一些污物,鳃盖内表皮发炎充血,糜烂成一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继发性烂鳃病是鱼的鳃丝受到寄生虫(特别是中华鳋)侵害后,鳃丝受损,造成病菌感染所染,主要症状为:鳃丝边缘糜烂,呈淡黄色,中央糜烂较少。  相似文献   

3.
<正>一、病害发生的主要种类与流行规律小型山塘水库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链球菌病,蠕虫病的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原虫病的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桡足类引起的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常见病害,偶有水霉病以及水质不良导致的氨氮、亚硝酸氮中毒和缺氧浮头。  相似文献   

4.
<正> 《渔业致富指南》2000年第11期上登载的“草鱼烂鳃病治疗实例”一文中说,用50%甲胺磷采取全池泼洒法和浸泡青草喂病鱼来治疗草鱼烂鳃病,疗效极显著。笔者养鱼时发现,用甲胺磷治中华鳋引起的草  相似文献   

5.
<正> 乌鳢烂鳃病,虽都烂鳃,但有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因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1.病鱼症状1.1 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 体色失去光亮,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  相似文献   

6.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7.
<正>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前期养殖预防较好,没有出现鱼病,后期由于忽视预防,使鱼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正>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当是草鱼烂鳃病,尤其是对养殖的苗种和二龄小草鱼,常表现为多种疾病一起发生,在应激状态下易发生大量死亡。一、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鳃上寄生虫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等。1.车轮虫引起的烂鳃病。  相似文献   

9.
<正>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一、烂鳃病:为鱼害粘球菌所致。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者鳃盖中央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鱼因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根据自己工作实践,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对具有相同症状的不同鱼病如何进行目检诊断,作一介绍: 一、烂鳃病: 为鱼种至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病害,流行于夏、秋两季。海、淡水鱼类均可发病,对草鱼、青鱼、翘嘴鳜危害最大。引起烂鳃病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细菌,二是寄生虫。两种烂鳃病都具有: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盖“开天窗”等相同症状。目检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渔业致富指南》2020,(4):67-69
一、病情预警我省春季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水霉病、锚头鳋病、白斑综合征等。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4月期间,福建省邵武市大多数草鱼精养塘发生暴发性烂鳃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控制不好,死亡率可达85—90%,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对20户发病池塘病鱼检查,确定为真菌烂鳃。并发细菌性烂鳃、寄生虫鳃病。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粘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4.
<正> 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症状;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紫红色;鳃多粘液,鳃组织为  相似文献   

15.
一、鳃瓣病 1、烂鳃病:4-10月发病,鳃丝腐烂发白,尖端骨外鳝,鳃上附有污泥并常常带黄色粘液,严重者鳃盖骨被腐蚀成—个半透明的小洞。  相似文献   

16.
<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主要病害。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的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主要病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  相似文献   

17.
<正>烂鳃烂鳃主要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和真菌引起的烂鳃等,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1.细菌性烂鳃: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甚,流行水温15~30℃,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  相似文献   

18.
<正> 用井岗霉素治疗草鱼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等病,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不论是单发症或多发性的并发症,一般都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气温回暧,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生长。与此同时,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生。由于经过越冬的池鱼体质普遍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感染或寄生引发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病、鱼波豆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锚头鳋病等,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