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经过三年多的开创阶段之后,深圳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新建企业有不少是通过引进外资建设起来的,但也有相当数量是通过“内联”这一方式建设起来的。所谓“内联”,一般泛指特区与内地的合作关系。在特区,由我国内地企业投资独办或和特区地方企业合办的企业,统称为内联企业。目前内联企业遍布深圳特区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已成为深圳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仅以深圳特区市属工业为例,介绍一下深圳特区以内联方式发展工业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深圳特区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设区前,仅有磷肥厂、氮肥厂、农械厂、锁厂、烟丝厂、糖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围绕着特区的创办展,思想理论界曾经展开了三次事关特区命运与发展前途的大论争继解决了特区创办的合法性、发展的目标性、模式的创新性三个主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健康高速发展。回济特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以及由此促成的深圳三次性发展,对于促进深圳特区进一步发展、深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省人大财经委工作安排,我们于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到深圳特区经对特区济建设作了一次调查。总的看法是:虽然特区建立不到五年,但由于坚决贯彻中央有关特区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对外开放,大胆进行改革,建设速度很快,发展迅猛,效益很高,其中,有不少经验是值得推广的。正如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特区后所指出的:深圳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央办特区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刘通在,李仲开,靳文波一、我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从产业结构的一般演变进程看我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三次产业由第一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从我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看,这一变...  相似文献   

5.
<正>深圳市福田区在建立特区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由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型产业结构,发展到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型产业结构。但产业变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矛盾。本文试从产业结构基本理论及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对福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井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和思考。 一、落后与失衡并存是福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大产业间:第二产业比重畸重,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 三大产业之间的基本情况,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水平。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来看,三次产业之间升级与换代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种是“递进式”,一种是“跳跃式”。“递进式”是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在实践中的延伸,即伴随着人均GNP的提高,产值与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种道路基本上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的必经之路,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跳跃式”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的产值与劳动力比重既向第二产业转移,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同时第二产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支柱”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几年里,其经济建设所以能飞速发展,靠的是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特区人民的于劲。所谓特殊政策集中到两方面:一是让出一部分国内销售市场;二是优惠的税收政策。相比较而言,国内市场是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因为深圳的产品有三分之二是销往内地。依赖国内市场发展特区经济是必然的,因为:(1)深圳特区是建立在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边陲小镇经济基础上,产品一开始不可能打入国际市场;(2)中央没有给特区建设资金,给的是政策;(3)深圳特区是国内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东北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特征及转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逆工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逆工业化,表现是农业劳动力构成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降低,反而是工业劳动力构成下降,而从工业中转移出的劳动力不是流向服务业,而是倒流回农业中去;二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工业化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三是工业内部仍然按照重重-轻轻的轨迹发展,重工业内部结构没有改变,仍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四是服务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针对东北的这种逆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本文认为不能就单个产业内部谈调整,而是应该将三次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总体上的转型,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攀西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利芳 《特区经济》2012,(3):225-228
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时间证明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发展与经济之间是有着特殊的关联。经济发展史沿着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而展开,即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转变,在转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后工业社会。同时历史也证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进是同步的。攀西地区作为资源比较富裕的区域,产业主要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研究攀西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演进,对于攀西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一、从产业结构看,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服务业发展不足 内蒙古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5年的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4:54.5:36.1,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7.9%提高到48.1%.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演变为9.2:56.8:34.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有所降低.(见表1、2) 与全国相比,2011年内蒙古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国水平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西部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起以能源、冶金、机械、军工、汽车、电子、化工、医药、建材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三、一”方向的演进。2003年,除西藏外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超过了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1.
刘晓燕 《特区经济》2004,(10):115-1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12.
香港已经成功地经历了两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与技术”来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   一、香港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   香港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其特殊性。明清时代,香港的农业、渔业、航运业、制盐、种植香料均有一定规模,据说香港是因为“种植和出口香料的港口”而得名。香港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律不太一致的是,香港第一产业的比重历来很低。 1841年到 1950年,香港以鸦片贸易、转口贸易等第三产业 (即服务业 )为主,上个世纪 50年代开始过渡到以第二产业 (即工业 )为主,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3.
隋显利 《辽宁经济》2009,(12):22-23
灯塔市地处沈阳经济区中心地带,现辖1个特区、3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225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31平方公里,总人口51.3万。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沈阳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灯塔市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依托独具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灯塔市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城市的成功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一、特区产业政策的一般考察 依据现行的经济体制,我国产业政策的含义可概括为: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依此而论,特区产业政策的含义应该被概括为: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对特区产业及其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稍加区分,把那种为优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有效调整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而制订或采取的经济政策,称作国家产业政策;而把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促使特区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所专门制订或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称之为特区产业政策。特区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间的关系,是以区域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间一种局部与整体关系为基础的:特区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区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为基本前提,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特区产业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是特区产业政策与某类产业政策比如产业  相似文献   

15.
深圳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圳特区成立28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曾面临各种争议和严峻的挑战。在国际性产业转移和中国新重化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涌现出的一些热点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在吸引大规模投资的同时,其所对应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开放,深圳作为特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取消,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如何创新与发展的问题。深圳现有的产业结构呈现轻型化的特点,存在重化工业的结构性缺失。深圳未来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应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即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吸取国内外不同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经验教训,结合深圳现有的实际条件,应着重发展精细化工、汽车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同时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作智能储备。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经济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深圳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是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应用产业结构高级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四种测度方法,并结合GIS可视化功能,对江淮城市群10个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34类工业、27类制造业的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定量刻画。研究发现:江淮城市群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上较低,内部差距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度呈现明显的"T"型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度则呈现"一圈一带"状分异模式,三者并不协调;城市群各地市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度普遍过低,工业结构差异较大,产品和产业链分工较弱;城市群内产业专门化偏高,分工仍以产业间的部门分工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T"型产业空间整合、优势产业分工协作、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发展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价格机制转换是整个经济体制转换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由产品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进程中。破计划价格机制,立市场价格机制,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成为关键的一环。深圳特区的体制创新,可以说正是以价格改革为起点和突破口的,而今,深圳特区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其主要表现为: (1) 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纳入市场调节的范围。经过“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分步理顺价格”,“放调结合、以放为主,进一步理顺价格”等几个阶段的价格改革,至今深圳特区的商品价格除少数几个品种外,基本上全部放开,市场调节的比重点社会商品零售的99%。这说明,市场价格已成为特区价格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在中国特区和深圳特区发展史上,在深圳特区新闻出版事业史上,作为最早的以特区和沿海沿边开放城市和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区经济》杂志是必须提及的一份精品出版物。1983年4月,当时的编辑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敏锐地意识到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份经济理论类刊物来做舆论前导和政策借鉴,因而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2008年.我区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系列中型轿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以电源建设为主的电力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一、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应解决五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西部工业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能源、冶金、机械、军工、汽车、电子、化工、医药、建材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三、一"方向的演进.2003年,除西藏外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超过了第一产业.用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演变和工业结构高度化三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总体工业化水平尚在初期阶段,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