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之为财富效应,国外大多数实证文献的研究对象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这方面实证研究比较匮乏。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说明了辽宁省房价变动与消费增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供给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1999--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土地出让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出让与房价存在负向的互动关联,两者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通过房价的传导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异质性、制度变迁与房产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政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3):65-69,85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房产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5个不同收入阶层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房产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缓慢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大;房价过快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小.房价涨幅缓慢时,居民收入水平与财富效应负相关;房价涨幅剧烈时,财富效应大小与收入之间呈"U"型关系.根据房产财富效应的差异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当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过高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土地价格是构成房地产价格最基本的要素,房地产价格则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购房压力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地价与房价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机制显著不同;房产的"财富效应"作用微弱,房价的过快上涨抑制了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房地产价值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通过一个两期模型,分析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0~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通过考察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发现短期内的房价上涨将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即从短期看房价上涨会降低长三角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影响强度很小;从长期趋势看,房价波动对长三角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和基于预期的供需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RDiT和强度DID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定房价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与路径。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假设:房地产长效机制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程度,会影响其在房地产部门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房价波动;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对房价预期进而对房价波动产生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从短期来看,房地产长效机制不仅使负向偏离均衡的房价回归到均衡水平,也使房价波动幅度大幅减小;从动态来看,长效机制对房价的正向提升作用显著且具有持续性。从区域来看,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东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明显。长效机制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下,政策不确定性是推动房价波动的显著力量,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程度正向促进了其对房价的影响,相对而言,房地产税收依赖度越高,长效机制对房价的影响越为显著;政策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预期成为影响房价的重要路径,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强度对供需双方的房价预期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政策不确定性通...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传统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分析拓展至研究房价对于消费结构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层面。以商品房销售价格、房价偏离度、贫富差距及消费结构差异为基础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探讨房价作用于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到社会贫富差距这一传导机制。文章认为,房价不合理上涨会显著地加剧贫富差距状况,而贫富差距也是房价不合理上涨的Granger因,二者总体上存在着恶性循环;房地产价格对于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消费支出项目的财富效应、替代效应差异较大。而且文章通过对消费结构差异与贫富差距的作用形式的分析,得出结论:私人消费差异对于贫富差距的影响大于公共消费差异,且私人消费差异与贫富差距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崇  葛扬 《产业经济研究》2011,(3):72-78,94
本文利用1997~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房地产价格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区域和省际间实证结果的差异,主要缘于房价对储蓄特殊的影响机理:被动储蓄效应和结构储蓄效应。此外,房价对储蓄的影响还存在间接储蓄效应,这个效应说明房价在短期对储蓄具有正面影响,在长期对经济发展结构具有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中部和西部地区,房价与储蓄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储蓄效应,但东部一些省份的估计结果却显示房价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费磊 《西部金融》2012,(3):44-47
本文以R市为例,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地产贷款、利率调整与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和房地产信贷规模在长期存在稳定均衡关系,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变动的影响幅度存在差异性,宽松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波动影响幅度相对较大;利率调整对房价上涨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波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了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房价上涨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增加,而土地财政增加反过来推动了房价上涨;(2)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强和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3)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城乡消费差距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双向促进作用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则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30个城市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8.31土地大限"前后房价与地价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比较,分析土地供给方式对房价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房价的历史信息(1年内)对土地价格影响显著,开发商依据房价预期进行土地价值估值的预期效应显著存在;(2)长期来看,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施使得住房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联动性加强,房价上涨拉高了地价,但房价上涨却不能由地价上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肯定股市波动与收入、消费等变量的正相关性,财富效应存在。一些学者从家庭财富的多元性与股市波动的不确定性等入手,通过市场调查与实证检验等方法,对财富效应持怀疑态度。本文认为,二者争议的原因在于:一是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渠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加了定量研究的难度;二是财富效应本身的非对称性与时滞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三是财富效应的大小难以准确估量;四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消费者信心波动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整体上,不承认财富效应不可取,但过分夸大财富效应显然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劳动力供给—失业均衡模型,引入住房价格和户籍歧视因素,得出城市房价上涨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和户籍歧视减弱引致城市失业率上升的两个命题。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3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产生阻碍,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引发城市失业率上升。户籍歧视减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导致城市失业率上升。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城市房价波动和户籍歧视对城市失业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房价上涨,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效抑制城市房价上涨,十分重视和加强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促使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房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对房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分歧。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房产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高中低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我国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并没有产生正的财富效应而是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高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大,低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小。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与购房需求,应挤压房价中的泡沫,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刺激高收入阶层买房,提高炒房行为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动性过剩视角的房价波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热,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但自2007年年末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萧条阶段。本文在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情况下,利用我国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房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的月份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流动性过剩和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是影响房价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正向财富效应非常微弱,房价过快上涨会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房价虚高,一方面会加重购房者负担,挤压其他支出,另一方面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年1季度~2013年2季度数据,建立了科学的房价上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经过多重共线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后,最终选择了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房屋建筑面积对房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从理论上讲,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效应、财富效应和供给效应.然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但财富效应和供给效应并不明显.通货膨胀效应表现在:从长期趋势看,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与PPI和CH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波动看,CH与农产品价格存在互动关系.财富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尽管农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总水平影响显著,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弱.供给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短期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PPI没有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是通过影响CPI间接影响PPI.因此,虽然企业利润对企业投资拉动明显,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是否存在财富效应以及财富效应的强弱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问题。文章在对财富效应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采用2000年到2006年季度数据对我国股市财富进行的了经济计量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股市存在弱的财富效应,并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房产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最重要的财富资产配置,一些地区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上涨将产生财富效应并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广西房地产价格增长较快,借助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通过对广西14个地市实证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并未对广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支出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通过考察发现广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住房结构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健全、居民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约束,弱化了房产财富效应.为此提出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调控房地产价格波动区间和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