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有助于防范农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同时对于有效的满足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就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阻力进行深层研究,力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生产者转移农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农民稳定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哈尔滨市幸福乡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生产中的受灾情况、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未参加农业保险的原因,得出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大、但保险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有待拓宽、农保险的购买力还可持续增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是在不确定自然及经济风险情况下提出的保障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作物保险实施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东安县农户进行农业保险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作物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保险对水稻生产是有一定影响的。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保险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的“靠天吃饭”决定了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的客观存在,农户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农民家庭难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处理农业风险,加之农业保险领域的信息不对称,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政府的制度供给。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农业产业化、设施化的发展,农民对农业投入增加的同时,农业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何建立与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就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机制创新,试图为浙江走出农业保险困境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业生产既要面对市场竞争的风险,又要面对自然风险的实际情况,各国都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业的发展,其中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发展农业保险,应从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保险公司要切实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监管等方面入手,同时,政府还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解决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困难的局面,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从而为农业的现代化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建设和谐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6.
田乾 《消费导刊》2009,(15):109-109
承保风险是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经营的特点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对农业保险的承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试通过分析农业保险的承保风险,提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农业保险稳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诸如巨灾风险缺乏转移分摊机制、承保风险范围小和费率高等问题却使农业保险陷入供给和需求不足的困境中。因此,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组织再保险、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风险证券化,对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冯志清 《中国商论》2021,(8):177-179
乡村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保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一部分。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制度。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关注农业保险,辽宁省积极探索新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铁岭、阜新、辽阳等地区开始实践农业保险。为了探讨农业保险是否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将运用辽宁省农业保险的保费、农民收入数据,通过分析可知,农业保险对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保险机构的经营、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等在内的农业保险发展环境仍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建立起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需求的农业保险体系,使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康琼 《现代商业》2014,(5):65-66
近年来,国人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农业保险在农产品遭受灾害时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投入下一阶段的农业生产,将大大降低收入风险。本文运用供求关系模型分析当前农业保险"双冷"的局面,在投保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通过对农业保险供需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思路,建议对农业保险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筹资渠道多元化等,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可以使购买保险的农户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因风险损失中断的农业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文章结合对新疆玛纳斯县的调查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新疆实际情况,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业生产风险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屡屡遭遇困难。本文将从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困难,最后从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立法改革、及经营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关于农业保险改革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陶冶 《商业科技》2010,(26):69-69
由于农业生产风险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屡屡遭遇困难。本文将从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困难,最后从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立法改革、及经营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关于农业保险改革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叶明华 《财贸经济》2015,(11):88-100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下的被动式发展,还是农户风险管理需求下的主动式发展,这是判断农业保险成熟度的标志,也是中国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转变的关键点.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对其14个区县58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保险购买决策模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与农户风险管理内在需求交互作用下的混合决策,但是制度诱导依然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应从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认同的提升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险种与服务创新,使得农业保险可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目标相匹配;同时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举措相融合,实现农村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业相互保险刚刚起步,而日法两国的农业相互保险发展较为成熟,为其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分散手段。应从立法、政府支持力度、风险分散机制、经营策略和试点推广方式五个方面入手来改善我国农业相互保险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是现代管理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农业生产者收入和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具有"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正外部性,并兼具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些特征.同时,农业保险具有一些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属性,既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私人物品,又区别于公共物品,说明该险种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我们只有清晰认识农业保险的属性,并据此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模式,从而防止发生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讲,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然而,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严重不足。归根结底,农业保险的高成本特性是造成农户的低需求,最终使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为农业保险的高成本特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在农业保险展业、承保和保单签订后的全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交易成本,可通过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农业保险这一风险分散的有效机制真正为农业生产架起保护之伞。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规模较小、范围过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不成熟.致使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损失后得不到有效补偿.解决这类问题,应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三方面入手来改善农业保险的内外部环境.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广相互制保险公司,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农业信贷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农业信贷风险大,贷款门槛高导致农户贷款难等问题不断显现。如果能够把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农户的生产得到保障,而且能够降低贷款机构的借款风险,使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险对防范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农业保险主体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者的行为,得出三者行为对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应明确政府的自身定位;采取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保险公司经营农险业务;保险公司制定农业保险费率应体现地区差别;建立农业风险防范基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