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生态敏感地区—浙江衢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建立3层次共3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浙江衢州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析。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率达131.25%;状态指标呈现起伏式上升的态势,除了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4.5%,其余年份均上升;响应指标波动较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则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7﹤2008﹤2006﹤2009﹤2011﹤2010。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改进的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这三个角度构建了适宜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甘肃省的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容乐观,大部分年份的生态安全还处于较差状态;压力指数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响应指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状态指数的影响最小;城市化率、水土流失率、社会经济压力、土地盐碱化程度、环境保护与治理响应是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安全视角,针对东北地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耕地质量问题,依据压力、状态及响应的理念,构建东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90—2020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核密度分异明显,集聚分布特征显著,表现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耕地状态、响应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而耕地压力则在波动中下降。(3)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当前中国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建议控制耕地污染、加大土地整治及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及产业发展状况,构造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体系,利用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求算指标权重,并对产业发展生态安全度进行景气评价与景兆预警,得出:2001~2010年新疆产业发展生态安全度均处于巨警状态,在各子系统中,除了资源利用子系统逐步由巨警转向重警状态外,其余呈巨警状态或逐步转向巨警状态;从未来5年的预警结果看,总的系统有转好趋向,4个子系统也不同程度逐年转好,但形势仍不容乐观,警度呈巨警或重警状态,表明新疆绿洲产业发展依旧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很不协调,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c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24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宣威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甘南高原"三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趋于严重,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制定甘南高原科学的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14项能反映其生态环境风险性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方法和可拓理论构建甘南高原生态风险物元可拓模型,通过计算指标层、系统层和目标层的关联度,实例对甘南高原"7县1市"(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风险等级确定,最后结合Arcgis绘制风险等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7县1市"自北向南随海拔增高风险性成增加状态。其中,卓尼县、夏河县处于低度风险状态,合作市处于较低度风险状态,碌曲县处于中度风险状态,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和碌曲县处于高度风险状态。"7县1市"对不同指标层和系统层风险等级状态也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金凤 《生产力研究》2013,(8):101-104,110
文章以甘肃省河西内陆区玉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玉门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1年玉门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所属各乡镇生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玉门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该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玉门所属12个乡镇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是下西号、昌马乡、花海镇和赤金镇;玉门镇次之;黄闸湾和清泉乡生态有所破坏;柳河及小金湾、柳湖、独山子和六墩四个移民乡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独山子乡的土壤盐碱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重金属开采、冶炼、使用大国,重金属(汞、铬、铅、砷等)污染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亟需建立一套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方法。文章依据区域生态安全理论,建立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5大类共12个评价指标,根据DPSIR模型各因子的内在关系,构建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ESI。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电镀基地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该地区近10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得出该地区ESI从0.62提高到7.50,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产业园规划建设、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水平的提高,并从产业布局、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