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琳 《生产力研究》2004,(3):104-105,120
十六大报告指出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 2 0 10年 ,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但是 ,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及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的小康 ,因此 ,本文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走非均衡协调发展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总体上看,目前福建达到的小康是中低水平的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小康”到实现“全面小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崭新课题.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小康社会"是典型的中国化的社会概念,在国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尽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中国已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取得了一些有关小康建设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4.
陆解芬 《经济论坛》2004,(2):107-10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绕不过去的关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财政作为党和政府支持和保护“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一、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测度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也不相同。福  相似文献   

6.
盛国滨 《经济师》2005,(6):274-275
中国未来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必然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青海的综合城镇化水平指数为37.54 % ,位居全国第2 5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 .5 % ,民族成分复杂,严重地制约着青海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青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现在虽然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已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多种指标,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十六大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观念、新内涵1.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理论方面有许多新的提法,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新提法”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拓展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1.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与20年前提出的“小康水平”相比,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更加丰富:“小康水平”着眼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全面小康”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康水平”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的小康,属于不全面、发展不很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均衡小康”;“小康水平”是以人均GDP…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关键.世界各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源丰富的美国实行的大农业模式、资源缺乏的日本高效农业模式,以及韩国的新村运动模式,对我国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我省省情和农村实际看,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省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与更高水平的小康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在农村."广东人口蓝皮书"发布最新数据:广东城镇人口占总人口56%,反超农村人口成为全省总人口的主体,但全省有51个山区县,仍有44%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仍有乳源、新丰、东源、连南等16个贫困县分布在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甚至还有扶贫任务较重的徐闻县、遂溪县、电白县等11个县.现在,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省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与更高水平的小康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在农村."广东人口蓝皮书"发布最新数据:广东城镇人口占总人口56%,反超农村人口成为全省总人口的主体,但全省有51个山区县,仍有44%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仍有乳源、新丰、东源、连南等16个贫困县分布在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甚至还有 贫任务较重的徐闻县、遂溪县、电白县等11个县.现在,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宋立芝 《经济论坛》2006,(12):22-24
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崭新课题。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小康社会”是典型的中国化的社会概念,在国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尽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中国已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取得了一些有关小康建设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东部到西部,使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求“不仅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全民共享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刘星彦 《经济师》2005,(2):33-33,35
我国本世纪头 2 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但目前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文章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现状、走势及危害的分析 ,提出了消灭贫困 ,实现全面小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何确定我国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全国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小康建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全面小康建设的含义。 对于小康社会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为GDP标准,即按照人均GDP进行衡量: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可认为进入小康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到1998年已经实现人均  相似文献   

16.
区域差异与"三农"问题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少龙 《经济经纬》2004,(2):110-113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因而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关键,重中之重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面小康"蕴含深刻的观念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娟  杨静 《经济论坛》2003,(13):85-85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20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小康水平的标准。小康社会包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党的十六大豪迈地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今后20年,我们党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政治制度到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全面小康”。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和相关文件以及对改革开放历程的回顾,我们对两种小康之间的跨越和由此反映…  相似文献   

18.
高永国 《经济论坛》2004,(6):108-10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建设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反映在农村。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的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小康,是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是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小康,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作为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激发了亿万人民的极大热情。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圆的小康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就是要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进而使广大农民基本上都能过上比较殷实的生活,建设一个惠及全体农村人口的小康社会,即全社会的每一个体都能达到小康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