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冯慧文 《改革与开放》2011,(22):31-32,34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可以帮助改善中国国家形象.但是,国家形象与媒体的对外传播有很大关系.本文以中国网关于中国援助印度洋海啸和援助今年日本地震的报道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研究法对这两次不同时间的报道特征上的变化进行分析,并讨论这些变化对塑造国家形象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纽约时报》对中印两国的报道为参照,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媒体在塑造国际形象时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媒体在建构国家"本我"形象的同时,要尊重传播规律,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外输出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外国民众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通过对外报道构建和传播我国的良好国家形象意义重大.我国的对外报道必须重视报道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重视跨文化的交流性和打造对外报道的媒体品牌.从而更好地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我国媒体对汶川灾情的报道得到了公众的一直好评.但不容忽视的是,甘肃媒体对同是重灾区的甘肃陇南灾区的报道却差强人意,网上关于甘肃媒体的责骂声不绝于耳.本文试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对<甘肃日报>关于陇南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来分析<甘肃日报>在此次事件中在报道什么?怎样报道?在议程设置方面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其传播效果如何?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研究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林语堂在翻译中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方法,这两种策略是相辅相成的.译者应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为中国文化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作出贡献,从而进一步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刘学芝  唐建军 《魅力中国》2013,(11):332-332
奥运会不仅是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也是各国媒体对奥运会报道的较量。各国纷纷通过奥运会的报道来宣传和树立国家形象,具有党报性质的《China Daily》也不例外,旨在通过报道奥运会这一契机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伦敦奥运会是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参与度最高、和媒体互通性最强的一届奥运会,《China Daily》报道的功能定位也有相应改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China Daily》伦敦奥运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奥运会报道,尤其是英文报纸的奥运会报道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对外传媒与塑形传媒的角度分析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得出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具有密切互动的关系;概括北京奥运传媒具有传播视度的独特性,传播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内容的多元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奥运传播提出以下建议要重效果、要找平衡、要借势传播,加强奥组委、体育部门与媒体的沟通与协作.  相似文献   

8.
老生常谈GDP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没有实际意义,这毕竟是中国发展或者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翻翻堆在案头的德国《世界报》、《商报》以及《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近期报纸,无不在大谈特谈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的话题。诚如《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给媒体提供了一个炒作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胡建中 《当代陕西》2007,(12):60-60
盛世逢喜事,宝石更璀璨. 2007年11月16日,在宝鸡石没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聚集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陕西电视台、<陕两日报>、<当代陕西>、<华商报>等多家媒体,"长枪短炮"一齐聚焦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10,(6):183-184
1引言作为科技新闻传播的传统媒介,报纸媒体常常采用深度报道的模式进行科技新闻的传播。自从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知名报纸媒体都开辟了相关版面进行科技新闻的深度报道,例如《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  相似文献   

11.
引进从信息认知到观点认同的滞后因子,运用改进型的传染病扩散模型建立起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传播模型,对中国、德国和意大利3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国家都处于信息传播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媒体传播。  相似文献   

1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复工复产、物流运输限制、供应链运转等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疫情蔓延和部分媒体的炒作,不少国家民众的担忧情绪加剧,甚至使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冲击。在双重压力下,“出海”企业如何渡过难关?这种情况下,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联合组成“中国企业在疫情下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组,依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论坛“云访谈”,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形象塑造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法>刚刚正式实施几天,媒体上就出现了揭露政府采购中不规范行为的新闻.1月17日的<中国财经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河北省农业厅网络工程招标中出现的问题.此后,<21世纪经济报道>也跟进报道了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梁晓涛就"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报道问题答记者问时,这样说道:"这次地震报道可以说打开了中国新闻界灾难性报道新的一页,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尤其感到国家利益的体现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媒体的关联如此紧密。  相似文献   

15.
《特区经济》2006,(2):I0001-I0003
书法家,篆刻家郭勇孝先生在沈阳首创中国第一家为企业和个人起名定号的专业公司,轰动了全国。自88年开始为各界人士命名至今已有17年时间,《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千余家媒体争相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和国家应急电台等媒体的快速反应、报道特色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担当问题,认为作为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国家级广播媒体应沉着应对,以人性化理念为报道之本,坚持办实事践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于恩浩 《理论观察》2007,(4):166-166
中国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迈进市场经济大潮。许多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一方面坚持按官方要求进行正面宣传,一方面开始尝试进行揭露性宣传。从此,调查揭露报道的栏目百花齐放,舆论监督成了各家媒体的重要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财经》和《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相继开辟了相关栏目,使全国各类媒体群起跟之。近20年的时间里,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调查报道类新闻,特别是其中的批评揭露报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廉政建设、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关系、抑制歪风邪气等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的导向功能。作为地方媒体,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18.
何莉丽 《新西部(上)》2009,(7):122-122,119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认为<诗经>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 女性形象,她们集外在美和内在美于一身,表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同时探讨了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的要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六·四"事件后,美国媒体对中国"妖魔化"的报道,严重损害了中国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对美国行政当局产生了巨大压力,影响了国会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沈云 《沪港经济》2006,(11):26-28
金秋十月的上海,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在淮海国际广场38层亨通国际公司的会议室里,德国亚吉隆公(Argillon GmbH)总裁维尔(Dr.Georg Weyer)博士接受了《沪港经济》杂志记者的独家采访.早就听说德国人办事认真严谨,这话在维尔身上再一次得到印证.为了这次采访,他不仅带来了笔记本电脑,还专门为记者打印了几十页精心编排、中德文对照的背景资料.维尔说,这是他第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