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稻田养殖罗非鱼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技术简单和效益可观等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据统计,稻田养罗非鱼,使水稻增产10%以上,每亩还可收罗非鱼30—50千克,鱼苗300—5000尾(8— 12厘米)。现将稻田养殖罗非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清理养鱼稻田。 在三月份开始清理,具体分三个步骤: 1、施肥清毒。在耕田后选用农家肥或化肥施足基肥,确保鱼、稻生长需要。同时,为防治病害,用生石灰消毒,每亩施生石灰75—80千克。  相似文献   

2.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可以说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地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有很多好处,但已存在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稻田施肥、农药施用、浅灌、晒田等几方面的矛盾。解决好这些矛盾是稻田养鱼的关键措施所在。四川省西充县水产站雷朝元、梁骥、陈明、姚仕和等四位技术干部在县委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全县农村共产党员率先小康工程”中总结出要想稻鱼双丰收则稻田养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养鱼稻田的施肥技术。养鱼稻田的合理施肥,不但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而且能够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施肥对水稻和鱼都有好处。但养鱼稻田的施肥方法不当,将会对鱼类产生重大危害,因而掌握…  相似文献   

4.
<正>在养鱼的稻田里合理追施化肥,既可使水稻增产,又能培养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以供鱼类摄食,施用化肥的数量与种类要合理,应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通常每亩施尿素4~5kg或硫酸铵5~7kg,施过磷酸钙3~5kg。因氨水对鱼类有杀伤力,一般不作稻田养鱼的追肥施用,追施化肥时排浅田水,使鱼集中到鱼沟和鱼溜中,然后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可使稻丰收鱼高产,是一项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致富门路,丘陵、山区、平原湖区的农户都可以在自家稻田中应用。“防逃难、施肥难、用药难”是稻田养鱼的三大难题。解决好“三难”是获得鱼稻双丰收的关键。巧解稻田养鱼矛盾有三法: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可使水稻丰收鱼高产,是一项投资小、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农村致富门路,我县的农户都可以在自家稻田中广泛应用。但“防逃难,施肥难,用药难”是稻田养鱼中的三大难题,解决好“三难”是获得鱼稻丰收的关键。巧用稻田养鱼方法有三种:一、开设鱼溜鱼沟,设置拦网鱼栅在稻田的田边或中央挖长方形的深坑,即鱼溜,供鱼栖息后在夏日晒田,施肥或施放农药时躲避,小面积稻田开设一个鱼溜,大面积稻田开设多个鱼溜。再在田间开挖纵横交错的小沟,连接鱼溜,这就是鱼沟。鱼溜深1—1.3m,占稻田面积的3—5%。鱼沟的宽度和深度为0.5m×0.4m为宜,并合…  相似文献   

7.
<正> 稻田养鱼一般每亩可产500公斤稻50公斤鱼,是一项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致富门路,丘陵、山区、平原湖区的农户都可以在自家稻田中应用。解决好养鱼稻田“施化肥、施农药、浅灌晒田薅秧”三大矛盾,是获得稻鱼双丰收的关键。其巧解稻田养鱼矛盾有三法:  相似文献   

8.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养虾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10%,较高的增产14-24%,发展稻田养虾不仅不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促进水稻产,增收节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村养殖方式。1、养…  相似文献   

9.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可以说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地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其具体方法是:一、测水的温度定投饵量。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不是越多越好,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的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每日的投饵量。具体是早春时节,当水温上…  相似文献   

10.
<正> 合理投饵、科学施肥和调节水体的酸碱度是池塘养鱼夺取高产的三项重要措施。掌握好投饵量、施肥量和池水的酸度则要“三看”。 一看水温定投饵量。在适宜的温度范围(7℃—32℃)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能力越强,因而投饵量也就越大,当然并不是越多越好。早春季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就要投喂饵料,每天投1次,投饵量以存塘鱼体重  相似文献   

11.
<正> 灯光诱虫是广为应用于池塘养鱼及特种水产品养殖的增产措施之一,其实将该办法施之于稻田养鱼,效果更好。其一,稻田的潜在诱虫量更大,为鱼儿增加一定数量的活饵,达到增鱼目的;其二,稻田挂灯诱杀的多为害虫成虫,可有效控制害虫的世代繁衍,防止了稻田虫害的暴发,从而减少防治虫害所需化学农药的用量,减轻施药对水体的污染等;其三,灯光诱虫不会对诸如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的最大自然天敌——稻田蜘蛛产生伤害,对稻田虫害的生物防治无明显负作用。如下据我地生产实际作有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的优越性一、成本低、收益高。据大足县1982年统计,稻田养鱼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为1:20,其主要原因是:1、稻田养鱼多为鲤、鲫鱼,占上市场量的81%,鲤、鲫鱼价格较高,为水库养的花、白鲢鱼的一倍多;2、成本低,养鱼一般是收获水稻后加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养鱼稻田与施化肥、施农药、浅灌晒田三大矛盾,是获得稻鱼双丰收的关键。其解决方法是:1、控制化肥用量,讲究施肥技术。据测定,各种化肥在水深6  相似文献   

14.
政策技术物质三配套稻田养鱼效益好──新合乡重视开发稻田养鱼初见成效邻水县新合乡,近年来针对地处平坝、田多土少、灌溉较便的优势,大搞福田开发,推行稻田种精养鱼,实现了稻鱼双丰收,促进了该乡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乡稻田养鱼2600亩,共产水稻43万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 夏秋季是池鱼的生长旺季,也是鱼病高发季节。因此,抓好此时的科学饲养管理,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一、投饵施肥。7—9月应逐步增加投饵量,精饲料口投量应占吃食鱼体重的5%—8%,饵料蛋白质含量掌握在25%—30%,草料日投量占草食性鱼体重的80%—100%,上午8—9时,下午3—4时各喂一次,滤食性鱼类以肥水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2%,遇低温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饵。夏秋季节天热水温高,施肥应以化肥为主,使池水溶氧高耗氧低,一般每隔5—7天施一次尿素,每次每亩施2.5—3公斤,要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若是精养鱼塘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养鱼不仅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利用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选择,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为了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要求,目前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十分迅猛,已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一、鱼种优质规格要大稻田养鱼不同于池塘养鱼,水面小,放养量少,生长期稍短,要想在稻谷增收的前提下实现养鱼增收,就要遵循优质  相似文献   

17.
<正> 墒沟式稻田养鱼技术是墒稻沟鱼式稻田养鱼技术的简称。该技术是结合水稻条栽管理技术发展形成的稻田养鱼新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稻鱼产量高等特点,是保山地区目前主要推广的稻田养鱼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适宜的投饵、施肥和酸碱度是养好池鱼的“三要素”,在养殖过程中有专业知识的人一般都会重视和使用。但也有人图省事或缺乏专业知识,就不根据“三要素”来实施科学养鱼,而是盲目的进行养鱼,结果导致池鱼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发病死亡,这叫出力花钱讨损失。由实践得知,采用“三测”养鱼法是使池鱼正常生长,降低损失,夺取高产高效的好措施。一测水温适宜投饵:一般在水温8℃—31℃范围内水温越高,鱼儿摄食量越多,投饵量也相应越多,但不是越多越好,不要过量。若投饵过量,鱼类发病死亡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投饵量必须根据四  相似文献   

19.
<正>1整地。耕深30cm左右,要耕耙耱、精细整地。针对滴灌铺设地块不能有大土块,对地块中的石头等尖锐杂质清理出去,以免对滴管带造成破损。2集中施肥。马铃薯对肥料的需求量大,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经济有效、高产的原则,在没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之前可采用常规施肥方法,亩施入农家肥2000公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从事稻田养鱼二十多年,对稻田养鱼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出了"一水二种三田改,四饵五肥(药)六越冬"的养殖高产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水水是稻田养鱼高产的前提。首先要求水源充足,不缺水;水质清新,无污染。其次要求排灌方便,最好做到每丘稻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