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1):156-157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特征。而目前的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差异化、个性化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缺失,导致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照抄照搬现成案例,忽略自身地域文化特性的特点,缺乏地域性景观特征。本文从景观设计专业个性化特色工作室教学制度、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师生比例等方面的阐述,有助于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个性化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其设计作品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对于以后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斯荣  秦笑颜 《价值工程》2012,31(18):67-68
楚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它不仅在荆楚地区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还影响着这一地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围绕这一点对楚文化和现代景观设计的联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河流景观的现状,接着列举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方法,提出了在设计中要把地域文化和场地特征放在首位,发掘其个性文化,要充分挖掘水域空间,充分利用水体特性,塑造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居住文化,传统文化的装饰元素被不断的应用于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小区景观设计开始和本土文化相结合,重视地方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高架铁路沿线景观的作用和特点,结合郑开城际铁路的特点及用地现状,提出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应遵循环境整体协调性、地域文化特色性、景观生态性三个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景观设计建议,以期对后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彦玲 《活力》2012,(16):119-119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成明 《科技与企业》2011,(15):203-204
文章以安徽省滁州市99金鹏广场景观设计中为例,提出了从风水理论、民俗、文学、历史等角度将传统文化融合与地形、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中的务实方法,达到了提升景观品位之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成明 《科技与企业》2011,(12):203-204
文章以安徽省滁州市99金鹏广场景观设计中为例,提出了从风水理论、民俗、文学、历史等角度将传统文化融合与地形、水体、植堂尊量三见号孝中的务实方法,达到了提升景观品位之效果。  相似文献   

9.
休闲体育已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海岛休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海岛休闲体育文化源于民俗、孕育于海洋景观的分析,提出海岛休闲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分类,试图从休闲体育与民俗互动的视角,来透视海岛休闲体育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薛伟 《价值工程》2010,29(28):243-244
生活在泰山及周边地区的人们,以泰山为背景,深受泰山古老文化的影响,民风纯朴,民俗文化浓郁,泰山信仰渗透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独具泰山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特别儿童服饰独具特色,这些儿童服饰从服饰特征,到穿戴形式都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射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意象。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是一种基础文化、是最底层次的文化,因此成为"文化惠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在分析民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化民众、增强社会凝聚力及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俗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从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重点培养年轻型民俗文化人才等三方面提出措施,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贵艳 《企业导报》2014,(14):185-186
红色文化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本文以红色文化的定义为出发点,分析红色文化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景观的构成元素介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达州凤凰山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西三江程阳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当地妇女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目前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民俗群体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传承着民俗传统,作为整体的民俗文化仍在绵延流传,但是由于民俗事象本身的变迁规律以及社会变迁的因素,其传承面临着断代的问题。地方政府应本着对文化、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增强居民的族群认同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岭南疍民民俗文化的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符合使其成为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保护和传承疍民民俗文化的视角,探讨岭南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模式、民俗节庆活动开发模式和民俗博物馆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以美食著称的中国有许多与各种节日相关的多彩的饮食活动,丰富的节日饮食民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以及文化背景.本文拟对山西部分地区节日饮食民俗进行考察,对象为各地迁居太原的居民,通过对迁居者节日饮食民俗的考察探讨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发掘山西节日饮食民俗因历史、地域原因的变迁情况.以便更好地认识山西节日民俗文化背景、传承、以及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14):61-63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能让游客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也成为旅游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楼观台地处陕西汉中平原和秦岭北麓交汇处,特殊的地域文化和楼观民俗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楼观台民俗旅游资源类型,资源特征,并提出了民俗文化村浓缩再现,传统文化复古体验,节日庆典动静结合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地处我国最北部,气候寒冷,不利的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学校园景观的建设和发展。以东北地域特征和中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为出发点,对中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结合实际问题与规划案例,探索东北中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分析利与弊,探索出解决矛盾的原则及方法,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东北中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俗与城市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静 《城市问题》2003,(4):27-29,32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民俗的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 ,认为民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应当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 ,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主流,没有文化性的景观是空洞且经不起历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景观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在云南德钦阿墩子古城广场设计中演绎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再生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是承载历史文化的地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自我学习、 自我修行的场所.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优美的高校校园景观,同时体现高校自身的特色及现代化理念,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高校校园景设计的地域文化表达原则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