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在国际经济界很是盛行。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政府要员纷纷出来表态,认为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之所以陷入通货紧缩或受到通缩威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低价向国际市场大量销售商品,对进口国的商品市场价格产生打压效果,引起物价不断走低,并导致经济不振,中国成为世界通货紧缩的替罪羊。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中国有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和世界性的通货紧缩有什么关系?摆脱通缩这一“寒冰”的有效办法是什么?本文拟作简要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中国通货紧缩的特殊背景、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思危 《经济界》2002,(5):4-11
我国在治理了1992年至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成功地使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之后,1997年年中却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势引起了一些经济学者及有关人士的关注与思考,但是在对其分析和判断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尽管在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这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称为通货紧缩,但中国经济界人士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判断标准、产生原因、治理方法以及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等问  相似文献   

3.
正正常状态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潜在增长率。分析潜在增长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叫滤波法,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期去除。按照这样分的话,中国两位数的增长时期都是过热的。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一个中低增长的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换档期,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 通货紧缩,这是目前经济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知是通货紧缩本身的复杂性使然,还是过去对此问题研究不够的缘故,对通货紧缩的一些理论观点,人们的理解很不一致,对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等实际情况的判断则分歧更大,甚至截然不同.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经济学界对通货紧缩的基本理论问题缺乏研究与共识.为把通货紧缩的研究引向深入,应当有人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本文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拟就通货紧缩的特征与成因这两个基本问题略抒己见.一、通货紧缩的特征什么是通货紧缩(Deflation)?就其定义而言,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以下列举的是国内外文献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1.通货紧缩是指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  相似文献   

5.
面对严重的世界金融风暴,中国楼市、股市和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可谓内忧外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织,前景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中国楼市是世界上泡沫最大的地方之一,国内外资金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投机盛行,房地产市场已经变成投资者们的"赌场",市场风险日益积累。  相似文献   

6.
由于过去一些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以及连续几年的物价回升乏力,2002年通货紧缩再度出现。我们知道,通货紧缩的危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必须立即予以治理。 一、通货紧缩威胁中国经济 在中国经济指标向好的情况下,暗藏着生产过剩和失业数量增加的负面因素。今年出现了财政收入增长减速、通货紧缩趋势抬头、下岗失业压力增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6,(16):22-22
通缩还是通胀?2006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敏感的十字路口在政府、企业、学界、公众共同关注的诸多因素中,没有比物价更具典型意义的了。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是否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关键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像GDP增长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通货膨胀”着实让中国改革家头痛了一阵。那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247%,弄得人心惶惶。可近几年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在国人为送走“通货膨胀”这个魔头而雀跃之时,另一个可怕的瘟神———“通货紧缩”已悄然向我们逼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市场虚假繁荣、企业无真实效益;而通货紧缩正好相反,其最显著的表现是物价下跌,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益大幅滑坡。199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下降了26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物价下跌。去年也是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最低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国有企业,甚至集体…  相似文献   

9.
在面对潜伏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背后,是需要尽快做出战略调整和政策转型,避免中国经济错失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3年1月~2007年1月CPI月度数据,应用Hamilton提出的能同时发现数据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随机场回归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论支持了Friedman-Ball假设和Cukierman-Meltzer假设。前者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高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将导致高的不确定性,这一发现补充了Friedman-Ball假设;而对于后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N型非线性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这条长线来看,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及国际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现象,但以通货膨胀为主.本文着重从"回看历史——环顾当下——面向未来"的框架出发,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的通胀通缩现象并与国外进行对比,进一步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局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经过市场参数变换的区域称之为复通经济区域。本文从理论上揭示出在这些区域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必然存在着经济的零增长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政府无作用或作用不当,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动荡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现象从拉美等经济转型期国家的经验数据得到了验证。本文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经验数据和实践基础论证了政府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通过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过渡的"路径依赖"说明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郭磊 《企业文化》2006,(6):14-17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有了跨越性的发展,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专家经过观察,发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中有通货紧缩的苗头.林毅夫教授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强,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从而为云南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输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云南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特点和现状,对东盟教育输出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对东盟教育输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周天华  张宇 《价值工程》2012,31(30):168-169
本文通过使用"全面价值论"的观点,找到了国民经济总价值、剩余价值的实时计算指标及度量方法,也就是具体找到了GDP的完善化指标。给出了全面价值的价值规律指导下的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指路明灯。此外,通过全面价值论观点,还找到了符合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定义的"全部商品"的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计算公式,通过全部商品的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的具体计算,可以还原纸币本身的时间价值,使纸币起到实物货币的功能,成为根本治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金融危机的基本实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别国的参考借鉴到底有何重要意义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美日韩等国崛起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中国模式是否存在及其本质内容,从根本上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因,对于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可以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是什么促成了中国近十几年的成长,如何避免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省"十二五"及以后一个时期,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要素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经济与生态难以协调统一等多重挑战,对江西省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江西省应加速中高级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其中包括生态人才、技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确地测度通货膨胀是认识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和制定反通货膨胀政策措施的基础。然而,现在被广泛用来测度通货膨胀的RPI或CPI及其对它的改进与通货膨胀的经济内容不一致。这就使得在这些方法下测度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实际通货膨胀的状况。于是,本文依据货币数量论提出了一种利用长期识别限制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测度核心通货膨胀的新方法。在这个方法里,核心通货膨胀被定义为货币冲击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从向量自回归模型中识别出来的货币冲击和一般价格水平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函数被用来构造RPI或CPI变化率由货币冲击引起的成分,这样测度的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主义理论下通货膨胀的经济内容完全一致。用这种方法估计1954-2002年间中国核心通货膨胀过程中所提供的经济证据表明,我们对核心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估计方法看起来非常合理。而且,测度的结果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我国历史上每一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惰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和识别,发现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偏好,但其货币政策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本文采用理性预期框架下的TVP S VAR模型测度中央银行在不同宏观背景信息下的利率调控规则。结果发现,中央银行在通货紧缩时期的政策调控力度将显著增强,而就新常态时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定向着力”的货币政策调控方针,从而为经济增速托底,也给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改革留出必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