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的短缺和大量消耗的困境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循环经济理念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建立闭合、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无论是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的应用,都是要形成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闭合优化。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注意结合资源优势构筑特色产业循环链,依托生态固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静脉产业解决根本矛盾,完善服务支持体系保障有效循环,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浅析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巍强 《经济师》2006,(3):65-66
循环经济就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生态产业链是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骨架,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决定整个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作为同煤集团"十二五"规划中五大循环经济园区之一的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了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构建的优势与可行性,探讨了矿区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原则和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并进一步提出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正逐渐成为和谐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文中阐述了循环经济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开发区又为发展和实践循环经济发展范式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现代化开发区必须加强控制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倡导绿色产业、探索区域产业发展循环模式,完善支持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加强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有力保障,实现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人、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统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与传统单向线性物质流动增长模式相比较,循环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运行的,通过对一个封闭的经济循环体系的管理,促进经济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和谐发展.在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体系中,所有物质和能量在一个封闭的环路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因此将经济发展对生态体系的影响减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6.
陈建新 《经济师》2006,(3):290-291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21世纪的经济是生态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活动是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流动的前提和基础,产业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促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和流动的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内涵特征和实施原则,是构建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为基础,通过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在企业间搭建产业链,形成物质与能量的闭路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废物零排放,其本质是一个企业共生系统。对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评价可以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决策管理提供新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并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分析工具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3个层面、4个分类指标、23个单项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计算出2005年广东省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区域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障碍度分析,对2005年限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结果发现,不同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的限制因素也各不相同,应结合各市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推动广东省循环经济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准确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陕南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陕南总能值消耗大幅上升,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依赖度较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限。随着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循环经济能值指数在2035年分别下降至2.26和2.05,说明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产业链建设为重点构筑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屏障是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