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何源章 《商业研究》2000,(12):86-8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进行广告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派发”就是营销中的促销手段之一.如果对其再进行细分,则派发中的“市派”又显见长。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中国摩托车重庆版块,据说不止一家企业的老板对“事业部制”跃跃欲试,有的已经涉足。其目的是想最大限度地激活管理效能,最大力量地挖掘管理者的潜力,也不排除还有面子目的,即给人感觉自己的企业“事业”化了,好有气势!  相似文献   

3.
刘志明 《商界名家》2003,(10):41-43
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产品和市场,而这种创新能否实施,关键在于组织及其制度,说到底,是人才创新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如何“修理内部”?把产权、人事、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涉及企业命运的问题放到新时代、大市场和全球化的战略框架里,能有效避免“窝里反”,使企业安全,事业兴旺。怎样“独善其身”?把个性修养、品行造化和能力伸张等与自己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与所在组织变法图强环环相扣的矛盾,统统整合起来,在与任何“系统”的兼容中,特立独行。不必抱怨,不应责难,当我们毁誉参半地解开那个“黄埔结”时,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企业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的竞争,普遍是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的竞争,建材企业亦不倒外,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闽南建材企业能否在全国建珠强烈冲击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它们能否创立自己的“品牌”,但闽南建材企业由于受自身的规模较小,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广告宣传和商品促销,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立自己的“品牌”,是闽南建材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建材企业要在内外市场中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须开辟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5.
何晓春 《浙商》2009,(9):93-94
作为企业,要关注顾客的“危”,关注他们有什么困难与麻烦,他们的“危”就是企业的“机”。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商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就是给自己创造商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当今最流行的“博客”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应用模式,作者通过管理实践,利用博客技术的优势,将“博客”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网络作为载体,使企业管理人员都能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工作记录、经验心得,并能及时有效地与整个工作团队进行交流,创造性的建立了一个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柴文静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12):I0014-I0014
当大多数中国企业把成本优势单一地理解为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并且只能不断地拧毛巾来维持这种“优势”时,比亚迪则通过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地管理自己的成本,将资源匮乏的负面因素成功转化为促进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机会主义者 在霸王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启源的办公室里,写有“中药世家”四个大字的画框占据了半面墙。他很看重这个“称谓”,而“中药世家”四个大字不仅给了陈启源财富和荣耀,还顺利地将霸王送上了联交所。1989年,陈启源虽然想到了自己显赫的先祖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并因此将企业和品牌命名为“霸王”,但鲜明地提出“中药世家”口号却是在十多年之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当前遇到的挑战,其实是当商业环境趋于“正常化”,驱动企业成长的种种外力消失时,企业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这种挑战从企业建立之初就可能存在,只不过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把这种挑战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而现在恰好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一、品牌信息的信任危机与品牌传播资源的稀缺 在同质化竞争时代,企业为凸显出自己的品牌,往往竭尽所能地寻求所谓概念、USP,然后对消费者进行“高空轰炸,终端拦截”。  相似文献   

11.
牛根生 《商界》2007,(6):45-45
古往今来.现实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创造的需求.可谓层出不穷。作为一家企业.如何在这些纷繁的需求中寻找自己的“定位点”.发掘自己的“生长点”,抢占自己的“制高点”?不管是捕捉新的消费需求,还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这都需要在“创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谁问“2005年中国开店最多的企业是哪家”,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域集团”:如果有谁想知道“在流通领域跨行整合力度最大的企业是哪家”,谜底也是“中域集团”;如果业内要评选“在流通业谁最有潜力将自己打造成百年老店”,那么,中域集团会是最热门的候选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要“造船”,也可以“买船”“租船” 施纪鸿:一家企业就好比是一支联合舰队,可以是自己造的“船”,也可以是买来的“船”,还可以是租来的“船”。“造船”指的是做企业自主品牌;“买船”则是收购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租船”指的是买断一些国际品牌的特许经营权,“三船”并驾齐驱。如此一来,我们在做自己品牌的同时,也是国际品牌拥有者,整个品牌份额就不容易波动。  相似文献   

14.
《饭店世界》2008,(3):43
一人上班全家领薪水,这不是天方夜谭,此等好事真实地发生在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家企业里。在这家企业的管理层中工作的人,除本人每月领取的薪水外,自己的家属每月收到200元汇款,自己远在外地的父母每月收到100元的汇款。家属和父母收到的300元钱被誉为“亲情工资”。  相似文献   

15.
胡羽 《市场周刊》2001,(8A):42-43
井植薰,不仅有一个被环球企业界大腕们尊称为“经营之神”的姐夫-“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的总裁松下幸之助,而且有一个被日本工商界枭雄们公认为“管理之王”的史长-“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创始人井植岁男,但是,他并未“大树底下好乘凉”地一味依赖姐夫的呵护和史长的扶助,轻轻松松地少干活多拿钱,反而“自己道路自己走”地凭借真本事闯荡江湖,最终自成一派地笑傲日本工商界,被世界营销领域元老们夸奖为“促销之魂”,风风光光地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邱玥  陈恒 《华商》2013,(3):19-20
又是一年3·15,今年消费维权的年主题是“让消费者更有力量”。通过央视晚会的曝光,一些企业以吉国消费者的“蛮横”与“无礼”直观地摆在人们眼前:从保险公司的理赔刁难,到苹果手机维修的“霸王”条款,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提前中止、跨行转账失败手续费照收……我们不禁要问,一些大仓业在不断鼓吹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信誉的同时,为何敢于屡屡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抛之脑后?  相似文献   

17.
张华强 《商界》2006,(5):80-80
每个经理人都希望自己经营管理的企业能够令行禁止,完美地贯彻落实既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就是希望在企业内部有很强的“二传手”。但是属下的执行常常导致既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18.
唐冬 《创业家》2004,(4):72-74
在很多企业为融资“及时抱佛脚”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华力特却靠自己的安全稳靠的财务管理,打造了自己的“财务品牌”,让自己在资金市场上闲庭信步——  相似文献   

19.
左元 《中国工商》2005,(3):140-141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不会那么轻易地被人掌握的。如果企业的员工对老板“阳奉阴违”,那么这个企业就该好好“诊断”了。  相似文献   

20.
冯利芳 《成功营销》2011,(6):I0030-I0032
看一下这6家企业使用的“社交”策略吧,对你也许有用。如何将各种社交网站很好地整合到你的整体网络营销计划中?成功的企业都有哪些“社交”技巧值得同行们学习?以下6家公司在整合运用社交媒体或者各种社交技能上都有自己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