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已引起政策当局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在第一代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的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效应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我国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效应,这就使得经济周期波动等外部冲击对我国失业产生永久性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高居不下的局面,现阶段政府实施干预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降低乃至消除失业回滞效应、完善我国治理失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静娴 《重庆与世界》2016,(26):130-134
采用自编手机依赖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粤西地区2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特征、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论:(1)手机依赖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心理反应和功能依赖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功能依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更多表现在交际交友方面,男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308,p<0.05),男生在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4)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水平与人际交往困扰中的与人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2002-2011年我国西部1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源产业依赖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论显示:资源产业依赖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对资源型地区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资源产业依赖对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挤出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择浙江省温州市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手机,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手机依赖。借助访谈,进一步了解形成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高校管理及家庭,针对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总之,该地区学生手机依赖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对手机的依赖,促使其正确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6.
引进外资与失业:新经济地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整合了Harris-Todaro(1970)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模型中制造业生产呈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产品差异化特性,且城市存在失业现象.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引进外资对于失业的冲击.文章指出,随着失业国的外资引进,该国制造业扩张,但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果引起制造品价格下降,而抑制了制造业部门的扩张;规模经济效果导致资本引进国的城市失业量与失业率同时下降.此结论与Corden和Findlay(1975)在小国开放经济体系关于"引入外资导致该国失业量上升、失业率不变"之发现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春  孙亮 《南方经济》2012,30(1):3-16
以三鹿事件所引发的乳业危机为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传染效应在不同公司间横截面上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都与毒奶粉事件的信息传染效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存在着互补关系。这意味着,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同时改善宏观层面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8.
胡俊超 《特区经济》2006,(6):286-288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差异,必须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学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都显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历史上区域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产业转移相伴而生,产业转移不仅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而且还能密切区际联系。产业转移在宏观上基于产业结构的提升,在微观上基于特色产业的建立、优势产业作用的发挥和相关产业的建立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目的的产业转移方案应是基于跨越式发展思想的多向位、多梯度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进口种类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和技术研发效率两个视角,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指出越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其能够提供的融资规模及效率也越高,同时提升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水平及技术研发效率,并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共同提高了出口净技术复杂度,且外部金融依赖不同的行业受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实证部分选取了衡量不同金融发展特征的指标(金融发展效率PRIV指标、商业银行相对集中度CONC指标、股票市场交易效率SMTR指标)以检验金融发展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符合理论机制。文章进一步引用了Rajan和Zingales(1998)的行业外部金融依赖系数以区分不同行业的外部金融程度,进而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同行业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具有较高外部金融依赖行业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