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城乡统筹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敏 《金卡工程》2009,13(11):218-219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处在建立和完善中,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我国决定在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在发展上遵从了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模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其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目标规划2009年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在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除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引导农民自愿参保外,还应完善制度基本框架,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框架。首先,要考虑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  相似文献   

5.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来说,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并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在实现城乡两类制度有效衔接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创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城乡两类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在整合两类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保持基本模式一致,分别保持财务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青岛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参照国家新农保政策,同步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已经实现了全市覆盖。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市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的分析可以运用"环境—制度"框架。二元结构、孝文化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出现城乡分立。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变化、执政理念发展和生育文化变化的制度环境促使中国开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由城乡分立走向城乡统筹,而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重点在于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乡养老保险合并,农民工新一代问题有所改善,但住房、儿童教育、医疗保健、工伤、失业和养老保险依然难以完全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涵盖工伤保险,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保险等,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逐步实施,解决农民工社会困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从江苏省泰州市的实施情况看,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自1993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陆续推出适用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形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2003年出台了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由此基本形成“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的覆盖本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城乡经济发展逐步呈现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11.
周丹 《时代金融》2014,(11):220-221
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举措,对民生建设、保障经济发展和应对老龄化冲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回顾我国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分析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和意义,论述政策实施的有利条件,并对未来整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至月人均1700元左右。谢旭人在此间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明年将在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基础上,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2014年捷足先登,迈出了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步。其实,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一出台,即显示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整合中国碎片化养老金制度的前景。其优势在于结构合理、界限清晰,一个是低水平的政府养老补贴,即公共品;另一个是免税的个人储蓄,即准公共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10%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拉开了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序幕。此后新农保制度在参保人数和基金积累方面发展迅速,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制度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笔者从建构背景、制度优势入手来阐述新农保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起,织就了一张养老保障大网。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国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不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处于城市与农村分割、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分立的“碎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实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也随即提上了发展El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进行解读,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政策遭遇困境的原因,重点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两项制度)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如此规模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个伟大的工程。然而,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让全体人民实现“老有所养”,还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状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以及城乡统筹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进行分析的背景下,对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在政策上面具有保障性和支撑性,并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困境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存在着互惠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思路——土地流转换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而随着城乡人员流动的加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接续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成都,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两种制度接续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宝鸡市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构建大社保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两个层面着力,强化制度约束和资金监管,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6月,宝鸡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8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目前,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6.7万人、3.6万人,享受以上两项保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