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矿产资源评价逐渐走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时代。从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GIS技术发展两个方面出发,基于GIS构建了一个矿产资源评价系统,讨论分析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煤炭资源空间流动的实例对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研究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赋存特点与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综合勘查开发的问题,主要有:矿业权设置平面上交叉重叠,作业主体相互制约;勘查程度参差不齐,开发时序缺乏科学规划与落实;行业垄断严重,地质资料共享难;叠置资源综合勘查开发缺乏顶层设计,相关技术、规范尚不完善。对策建议:(1)打破行业垄断,清理现有矿业权,打开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新空间;(2)整合作业主体、地方注册,创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新模式;(3)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支撑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新局面;(4)分区施策,示范引领,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与高效利用;(5)创新体制机制,协调综合勘查开发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GIS的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运用WEBGIS技术构建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总体方案和设计方法。系统根据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复杂的特点,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与WEB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方法,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和存储;通过对林业局专题图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评价、采伐子系统、林业局资源数据汇总管理几个系统模块的设计,解决了森林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规划设计、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空间分析等功能,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林业基础部门的实际办公工作提出了新的办公模式。  相似文献   

4.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矿产资源赋存和开采概况 ,论述了建立区域性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实践意义 ,提出了建立江苏全省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三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矿产资源宏观管理需要,以15种重要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测算了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区域上,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具有综合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矿种上,煤炭"一煤独大"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谋划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产业上,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区优势矿产之间的组合,科学合理安排相关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矿产资源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宏观国土资源信息共享为出发点,针对分布式Web环境的特点,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模型方法、空间认知方法、可视化技术和Web GIS技术等,探索Web环境下宏观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数据挖掘与数据的专题应用问题,并以宏观国土资源信息共享研究为例,交互探索宏观国土资源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初步实现了由宏观国土资源数据获取和信息共享到知识发现。  相似文献   

7.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功能分区研究,对进行差别化管理政策的制定、空间分区管理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以资源条件、开发基础、生态条件、区域经济潜能为准则层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二级区划的指标体系和分区体系。分析和讨论了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二级区划分区方法,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甘肃省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二级区划进行分类研究,将甘肃省划分为重点发展、一般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4类功能区。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分类结果符合实际,是对传统区划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沉积盆地特别是西部盆地资源叠置、共存情况普遍,主要表现为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铀矿等能源矿产以及上述能源矿产与钾盐、铝土矿等矿产在垂向空间上的共生共存。不同矿产资源的叠置给勘查开采带来的冲突程度不同,选择叠置矿产资源垂向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平面位置关系等5个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叠置资源的勘查开采冲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炭和铀矿、煤炭和煤层气、煤炭和铝土矿在勘查开采中的冲突程度较大,而石油天然气与其他矿产的冲突主要是油气矿业权面积过大,在管理上限制了盆地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空间。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其使用的数学评价模型计算复杂、过程繁琐、评价结果抽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利用GIS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可以弥补现有土地潜力评价模型的不足,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章基于Arc GIS Engine(AE)二次开发组件、地理数据库技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利用VS2010开发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加载、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和潜力评价以及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具备性能运行稳定、评价效率高,数据可视化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分析评价,得到可靠、直观的评价结果。研究验证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GIS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为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空间数据库中图形接边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解决农用地分等以县或市(区)为单元进行空间数据结果汇总时,专题图层的边界位移和多边形的属性差异问题;对研究农用地分等中相邻图幅图斑界线的空间接边和图斑的属性综合问题。研究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图形的“无缝接边”和属性综合法。研究结果:对农用地成果汇总中图层接边基本方法、程序和原则以及不同情况的具体接边技术,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结论:基于Arc/Info等GIS软件的数字图层接边技术,不但可实现图形的“无缝”接边,同时能提高专题图接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