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决策》2008,(5):46-47
中国航天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之一。五十多年来,中国的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它在国民经济、科学文化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刊将开辟"航天史话"专栏,系统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本期"航天—人类的美好理想"作为开篇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当神舟十号再赴天宫,圆满完成预期任务,航天六院研制生产的"金牌发动机"又为中国航天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因此接受了中央和省市电视台的采访,受到关注. 他就是航天六院航天发动机厂25车间机加一组组长张勇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国航天遥感技术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遥感人以高度智慧、勤劳品质和国家支持、制度优越,经过40多年艰苦努力,使中国遥感实现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直道超车、走到国际前列。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专务顾行发作为著名遥感专家,就是其中的一名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17日晚,"2011年度陕西经济人物"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众人瞩目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田维平登上了领奖台.作为此次获选的惟一一个军工企业领军人,田维平既是航天专家,也是企业发展"主舵手".他主持研制的一系列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固体动力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引导的一次次改革创新指引着航天四院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开放》2015,(1):3-4
2014年12月8日,在美丽的悠湖之畔,南京紫金(江宁)2014"科技创业创新周"系列活动迎来了高潮部分"落实紫金特区条例、创建科创示范园区"重点项目签约活动,航天科技、华为等一批无线通信、未来网络、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落户紫金(江宁),同时,中国航天3D打印研究中心、3D打印千人计划研究院、大数据千人计划研究院也正式揭  相似文献   

6.
数字·科技     
正2.5米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西安航天华迅公司日前宣布,成功研发出第四代高性能北斗/GPS导航芯片。该芯片定位精度为2.5米,俘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北斗四代芯片及其实施和运营项目不久前成功中标"陕西省公安系统警务用车卫星定位管理系统"。该项目是我国公安系统警务用车管理领域首个省级北斗应用项目,陕西全省公安机关各类警务用车累计安装北斗定位车载终端超过一万台,系统建成后将全面提高陕西省警务用车的使用效率。(战略网)  相似文献   

7.
《环球财经》2012,(7):19-19
2012年6月16日傍晚,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的第四次载人航天发射。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代表着中国航天史上突破性的一幕。与此同时,国内外媒体关注的另一焦点,是本次载人航天计划中包含了一名女性——33岁的河南籍女飞行员刘洋。  相似文献   

8.
航天测控是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俄罗斯都是在全球布网,对航天器进行全时段测控,航天测控的精确性很高。面对重重困难,我国年轻的航天测控团队艰苦创业,经过几代航天测控人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末期,我国已具备对运行在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类航天器的测控能力,为中国航天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航天测控是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俄罗斯都是在全球布网,对航天器进行全时段测控,航天测控的精确性很高。面对重重困难,我国年轻的航天测控团队艰苦创业,经过几代航天测控人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末期,我国已具备对运行在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类航天器的测控能力,为中国航天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奋斗开启新的征程。“商业航天是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新业态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出华夏,硕果累累耀寰宇。2013年是中国科技界的丰收之年--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嫦娥三号呵护怀中的“玉兔”婀娜落月,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相似文献   

12.
6月11日,万众瞩目中,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一飞冲天,顺利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这次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由"试验"跃升为"应用"、"服务",中国"太空高度"越飞越高,不断开启新的征程。神舟十号将在轨飞行15天。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  相似文献   

13.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深圳虚拟大学园.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为启动区.以高新区填海六区为主要产业化基地,是唯一一个突破地域概念.引入国内外名校有效资源,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高科技园区.2∞3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科技体制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不断增加,但建设质量却参差不齐。文章以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对其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概括出"两力"与"三度"特点,即释放学科辐射力、激发品牌效应力、校准市场对接度、优化平台智能度、深化校地融合度,全面总结了其在体制机制突破、新发展理念落地、创新要素聚合方面的经验,并从强化商业逻辑、优化政策机制、科学规划设计、聚焦优质项目四方面提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思路,以期能为同类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步伐,1999年7月1日,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了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这次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引人竞争机制,标志着我国航天工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集团公司将如何发展,为此笔者采访了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博士。机电集团公司是一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承担着航天产品、信息、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制生产等方面的任务,在全国16个省市区有140多家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集团公司托起了中国航天工业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2,(9):78-78
8月30日,上海航天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暨中国航天技术集团第八研究院(简称:航天八院)与用友集团签署“集团战略合作及科研生产管理系统协议”。航天八院汪院长、蒋部长及总工程师、总规划师和相关下属所、厂、公司负责人,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先生、高级副总裁李宏伟先生、副总裁王健先生等出席签约仪式及会议。航天八院汪院长与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工程各大系统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天宫一号”重约8.5吨。主要任务是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8.
曲广吉教授是我国航天动力学学科领域的著名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航天器动力学工程》为其代表性大型科学专著。他在航天动力学和控制领域有很深造诣,在40多年的航天科研活动中,为我国复杂航天器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应用研究的开拓者。1980~2008年的近30年间,根据国际发展和国内需求,他及时提出并独立从事和主持了(现为指导)我国各类复杂航天器多种动力学问题的开创性攻关研充,包括复杂航天器柔性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液体晃动动力学、星体颤振动力学、空间交会动力学、空间对接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及航天系统的第一、二、三、五研究院、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的大型研究院和高校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她整合了航天系统内从事信息产业的优质资产,公司充分发挥了航天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大型工程的丰富经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某些领域做了出色工作和应有的贡献,公司以信息安全为主业,从事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开发、生产和系统集成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06,(5):77-77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七一七一厂、十六所(又名陕西苍松机械厂、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系统研究、生产的专业单位,是航天系统主要承担战略、战术导弹、防空导弹、载人飞船等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的厂所合一经济实体,擅长惯性仪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微特电机、电磁元件及各种精密工模具的设计制造,是航天企业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