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玉坤 《发展》2012,(9):107-107
随着报业竞争加剧,媒体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特别是同城报纸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同一座城市的几家报纸“一张面孔”“一样的新闻”“一样的报道方式”,不但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更让百姓在阅读时没有选择的余地。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许多报纸加大了调查类报道分量,增加了深度报道的版面,同中求异。与全国性大媒体不同的是,作为一张城市类报纸,因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其舆论监督的范围、力度、影响力,远不及央视《新闻调查》《南方周末》等全国性媒体。因此,如何做好城市报纸调查类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兰州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报纸调查类报道的特殊性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爽 《理论观察》2009,(4):159-160
在媒体多元化成为趋势形势下,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一直受到来自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的冲击。这种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已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面对此种,各报业纷纷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于是,强调复合新闻、战略报道,站在问题终端和全局层面对新闻进行深度经营,完成新闻信息深开掘和本质再揭示,推出权威报道,以期使平面的报纸产生立体化的传播效果,成为大家纷纷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于恩浩 《理论观察》2007,(4):166-166
中国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迈进市场经济大潮。许多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一方面坚持按官方要求进行正面宣传,一方面开始尝试进行揭露性宣传。从此,调查揭露报道的栏目百花齐放,舆论监督成了各家媒体的重要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财经》和《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相继开辟了相关栏目,使全国各类媒体群起跟之。近20年的时间里,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调查报道类新闻,特别是其中的批评揭露报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廉政建设、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关系、抑制歪风邪气等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的导向功能。作为地方媒体,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05,(12):86-86
作者印象穆库尔·潘迪亚,沃顿知识在线主管,有着20多年的写作与编辑经验,曾获四项新闻调查奖,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等媒体均有文章发表,另外有诸多作品出版。罗比·谢尔沃顿,知识在线杂志常务编辑,多年来作为商业新闻记者和编辑先后服务于美国诸多国家级新闻社、报纸和杂志,曾负责对白宫和美国最高法院的报道,并且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过新闻学。其作品曾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上。  相似文献   

5.
唐迅 《魅力中国》2011,(20):145-145
当前世界新兴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极度扩张,新闻传播的手段与途径日新月异,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之间的矛盾也因此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当前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听丑闻而被迫关闭,西方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挑战和广泛质疑的时候,从法律角度再对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进行深度剖析,找到两者间的平衡之道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伴随着受众需求及社会变化,而发展成为的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在现代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深度报道上,报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扬长避短地满足受众详细、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王小燕 《魅力中国》2012,(29):36-3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新闻传媒界的《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这一举动将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推到了公众面前;九十年代中后期,《都市报》提出的新理念——社会新闻娱乐化,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报道推向了高潮,并不断蔓延到各媒体,包括迅速发展的网络。近期,一向严肃的两会新闻报道也呈现出比较突出的追星潮、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老生常谈GDP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没有实际意义,这毕竟是中国发展或者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翻翻堆在案头的德国《世界报》、《商报》以及《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近期报纸,无不在大谈特谈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的话题。诚如《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给媒体提供了一个炒作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南方周末》是市面上一份难得的有着自己独特品味的严肃周报。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上报纸行列的,从创刊之初到现今,它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转型过程,由一个娱乐性的小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注重品味、挖掘深度的高级报纸,而且是作为一份主流报纸立于报林之列。文章对它的理念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着重介绍其现今的理念和品味追求,试图将《南方周末》的经验作为对其他主流媒体理念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申玲  李晓盼 《魅力中国》2011,(14):362-362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9月全面爆发,对世界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我国的许多媒体(特别是各级党报)均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报道。本文从众多报纸中选取了《辽宁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报2008年11月份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数据统计,试图找出《辽宁日报》在金融危机报道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为省级党报的金融报道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很忙,忙着和记者们"抬杠"。英国《卫报》这样描述:"一个73岁的小孩在电视直播中发脾气。他戴着红色长领带,管理着一个世界大国。"从近期报道来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美国众多权威媒体都对特朗普的防疫措施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13.
《当代陕西》2006,(1):3-3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晚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联合评出“2005年陕西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闻1+1》为例,论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新闻1+1》的报道方式和取得的效果。指出新闻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备新闻性、重要性、专题性。《新闻1+1》作为中国当前新闻深度报道的典范,很好地体现了新闻深度报道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特区经济》2006,(2):I0001-I0003
书法家,篆刻家郭勇孝先生在沈阳首创中国第一家为企业和个人起名定号的专业公司,轰动了全国。自88年开始为各界人士命名至今已有17年时间,《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千余家媒体争相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刘学芝  唐建军 《魅力中国》2013,(11):332-332
奥运会不仅是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也是各国媒体对奥运会报道的较量。各国纷纷通过奥运会的报道来宣传和树立国家形象,具有党报性质的《China Daily》也不例外,旨在通过报道奥运会这一契机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伦敦奥运会是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参与度最高、和媒体互通性最强的一届奥运会,《China Daily》报道的功能定位也有相应改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China Daily》伦敦奥运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奥运会报道,尤其是英文报纸的奥运会报道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玉  张鹏 《魅力中国》2014,(27):268-268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模式成为各媒介组织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中呈现的新闻框架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维持电视调查是报道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蕾 《发展》2014,(9):95-96
正灾难新闻,具备了深度报道选题的所有条件,灾难是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时效性很强,深度报道必须关注并传递大众"看不见"背后的信息。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及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不仅仅通报灾情,更是以新闻媒体独特的传播、监督、舆论引导功能采制播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深度报道,详尽分析地震的成因、影响等,挖掘震区感人故事,充分反映了我国新闻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所做的努力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一、深度报道已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把8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深度报道的奠基时期,那么一些编辑和记者已经为之探索实践了20年。这20年间有大量震人心聩的深度报道见诸报端。象《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报道》、《追踪第一生产力》等,这些以专题和研究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深度报道,对中国社会经济,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美国纽约,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论坛上,见惯了中国玩具、鞋帽等小商品出口的美国记者,当看到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竟然一次签署72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美国合同,纷纷惊呼:中国制造也可以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重装备!《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道琼斯新闻》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