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房地产     
在当今经济大潮涌动之时,最响亮最惹眼也最有排山倒海力量的浪头就是“房地产”行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房地产、旅游业、金融股票业,房地产排在第一位。只要提起房地产,你就会想到挣大钱,想到暴发户,想到财源滚滚,想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会想到迅速破灭的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2.
负利率引发的房地产泡沫,包括主要“盎格鲁一撒克逊”经济体城市的地产价格泡沫以及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数量泡沫。这两个泡沫能否继续保持,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着陆方式。而美联储加息的速度,则将决定泡沫会否破灭。  相似文献   

3.
观点     
《市场周刊》2009,(10):7-7
“美国各银行需更多资金支持。”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通过卫星电视向正在孟买召开的国际会议作出上述表示。他说,在目前的经济泡沫下,最严峻的问题不是发现这些经济泡沫而是怎样在不影响经济潜在增长的前提下,消除这些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4.
草根出身,草莽创业。王均瑶能否称得上是我们时代的“经济英雄”?他的“胆大包天”是创造了财富神话还是制造了财富泡沫?他的离去,是否意味着“以勇创富”时代的结束和“以智取胜”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李迅雷 《新财富》2006,(11):46-46,48
要获取超额收益,就应该寻求在经济高涨中最容易产生泡沫的行业。泡沫的存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目前股市的泡沫还只在“孕育期”,房地产的泡沫应该属于“膨胀期”,因此,很多金融品的价格实际上离泡沫破裂的阶段尚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泡沫共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林皓 《浙商》2008,(24):34-34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泡沫”不断创造和破灭的过程。从早期的铁路、汽车和飞机“泡沫”、1987年的美元“泡沫”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7年以次贷危机为代表的房地产“泡沫”。当华尔街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美国当地有句话叫做“穷人缩衣节食,中产阶级深居简出,而富人们正在策划下一个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2011,(7):15-15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6月16日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经济是迅速增长的巨人还是将要破裂的泡沫?”。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10,(2):28-28
阅读:《每日经济新闻》不久前刊登该报评论员叶檀的文章说,继《福布斯》杂志去年12月将中国市场列为七大潜在泡沫之后,全球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查诺斯对中国经济发出悲观预测。他在接受CNBG,采访时表示,“大量投机资金涌现,使中国房地产价格飞涨,现在的中国状况就像‘一千个迪拜加在一起,甚至更糟’。”查诺斯是空头大师,他与索罗斯一样,擅长寻找疾病缠身的经济体与企业。  相似文献   

9.
雨桐 《商界名家》2003,(6):61-63
他无疑是千千万万中国商人中的一个“另类”——自去年底以来的一片地产“泡沫”声中,无数房地产商为高居的房产空置率伤透了脑筋,身为地产商的他却在天津偷着乐——当年他投资开发工业房地产的时候,许多人骂他“神经病”,而今,他不但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根本不用当心“泡沫”卷到自己头上。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与资产泡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政策失误的情况下,更容易诱发资产泡沫。上世纪70年代,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转型时期。为应对日元快速升值带来的“升值型不景气”,日本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导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回溯日本经济转型过程中资产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历史,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翟锋 《商务周刊》2008,(20):94-94
2008年的中国股市为什么如此震荡?如果你花一点时间读一读美国楼市泡沫的故事,也许你自然会从中得出答案。蔡林海博士的新著《美国楼市泡沫的故事:次贷危机与股市震荡》,正是继2007年的《日本的经济泡沫与失去的10年》之后他第二本有关经济泡沫的专著。  相似文献   

12.
股市泡沫:机理、衡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泡沫是当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也是人们日常关注的一个热点。一般认为,经济泡沫是一种金融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偏离,这种偏离因为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使金融经济有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内在要求。股市泡沫是经济泡沫的一种新类型,更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经济泡沫形式,它可以是经济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也会是形成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3.
李迅雷 《新财富》2007,(4):38-39
股市泡沫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消费、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对中国经济可能利大于弊。而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扩张,一定能化解由于资本品供给不足所造成的泡沫,并给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由于银行信用泛滥所造成的泡沫风险,使得整个经济出现系统性危机的概率大大降低。由于中国已经吸取了其他地区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中国正在孕育中的经济泡沫,不会重蹈日本覆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徐刚 《新财富》2005,(4):40-41
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事实面前,2004年初调控力度开始加大时曾甚嚣尘上的“硬着陆”、“不可持续”论调,明显放低了声浪。未来两年,即使出现针对房地产泡沫的调控房地产的投资增长乃将保持较快的速度,继续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看空派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争论很大。在不少国外谋体看来,由于中国房地产泡沫过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过高及通货膨胀高企,政府一定会采取过度收缩的政策,致使中国经济泡沫破灭而让经济硬着陆。而国内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因为过高的通胀有望在7月之后见顶,过度紧缩的信贷政策将会逐渐放松,国内经济又会回...  相似文献   

16.
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能否在不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同时“保增长”,同时尽可能满足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新一年里的最大问号。  相似文献   

17.
张怡 《商务周刊》2011,(2):14-14
1994年,管理大师德鲁克和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市场尽管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它比其他的经济体更有系统性的风险。他认为中国将面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的经济泡沫将比日本几年前破灭的泡沫更巨大、  相似文献   

18.
张晓燕 《商》2014,(3):116-116
金融市场在如今年代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经济泡沫。虽然在市场中行为主体饱受了经济泡沫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的限制,但是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行为会随着不断推移的时间,逐渐进行自我评价、反省以及认知,直到最后实现自我纠正,进一步在金融泡沫经济的背景下市场行为主体可以健康进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类型,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国家及不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经济中都可能会有“泡沫”产生,而且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泡沫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然而,在相同的因素下,“泡沫”却并非必然走向“危机”。从日本的经历中了解到:所谓的“泡沫”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是如何逐渐演化并最终形成“危机”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存在很多环节,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对危机的产生有所“贡献”,如果中国能够遏制其中的一环,金融危机也许就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过去30年坚持“储户光荣”的储户,目前基本成为了社会的底层.针对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理财的知识较为匮乏.信托业无疑是一种可行的理财的方式.信托业可以减少经济泡沫的膨胀.因为信托业既可以投资于实体经济,又可以投资干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