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部在2016年12月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 22号,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自发布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便于理解,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关于待认证进项税额的结转 根据《规定》第二(一)2项,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经税务机关认证后,根据有关“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专栏及“待认证进项税额”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先转入“进项税额”专栏,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转出时,记入“进项税额转出”专栏,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相似文献   

2.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1,(5):45-50
增值税账务处理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在账务上是如何设置和核算的?(河北省张芳芳)在线专家:一、增值税科目的设置一般纳税人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应设置九项专栏,即: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新 《上海会计》1999,(3):34-35,25
一、增值税会计核算中与财务会计惯例的矛盾增值税会计核算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进行的。在“应交增值税”下面还设置了9个三级科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4.
蒋春燕 《税收征纳》2001,(10):26-27
现行增值税制实行环环抵扣原则,既避免了重复征税,又符合国际惯例。为保持增值税链条的连续性,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都准确无误。若少计进项税额,则会加重企业税负;若多提进项税额或不计少计销项税额,则将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因此,加强增值税相关账户及明细账的检查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增值税的及时足额入库及企业的合法权益,税务部门在纳税检查中应仔细核对企业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材料采购”、“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利润”、“产成品”、“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账户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专栏以及“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从而可以发现企业多提或少提进项税额(或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及多计少计销项税额等多交税事项或偷逃税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傅文清  熊英  徐双泉 《税收征纳》2004,(7):29-29,35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时,应转出进项税额。一是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的;二是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三是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四是因进货退出或折让收回的增值税额;五是因购买货物而从销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  相似文献   

6.
王哓玲 《税收征纳》2001,(10):24-25
我国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计算应纳税额,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复杂性。目前,增值税实行三级核算,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共设九个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九个三级科目有五个借方科目,即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转出未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有四个贷方科目,即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设置这些账户的目的是将增值税的各项经济业务分别加以核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未能完全按照理论上的设计来进行,造成增值税核算不实,严重影响了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杨鹰彪 《上海会计》1995,(12):27-27
浅议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浙江财经学院杨鹰彪增值税实施后,根据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和“进项税额转出”五个专栏进行核算。其中“进项税额转...  相似文献   

8.
徐勇 《税收征纳》2014,(12):38-39
一、增值税纳税检查税务调整的会计账户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缴的增值税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该科目下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同时设"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企业当月未缴或多缴的增值税。会计制度对税务机关查补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未作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程辉 《税收征纳》2014,(10):31-32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明确,非正常损失是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损失。因此,发生非正常损失,如果该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则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中都涉及到企业的运费问题.企业提供运输劳务取得的收入.是该交增值税还是该交营业税?企业销售货物为购买方代垫的运费要不要缴纳增值税?企业购进货物或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费.如何计算抵扣进项税额?改变用途或非正常损失的外购货物应分摊的运费进项税额又如何转出?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因此.企业如何正确处理运费的相关流转税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新准则对“应交税费”科目的规定及主要税种的账务处理 根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使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按照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相似文献   

12.
李荣保 《涉外税务》2004,(12):84-85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时,应转出进项税额.一是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的;二是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三是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四是因进货退出或折让收回的增值税额;五是因购买货物而从销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增设“待扣税款”科目的建议韩树明,严硕勤,敦墅人财政部199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中要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国内采购货物和接受劳务,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一条新颁流转税政策背景及相关企业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法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税务处理方法是: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的纳税人,其混合销售行为,应交增值税;其他的纳税人,其混合销售行为,应交营业税。该规定对复杂经济业务行  相似文献   

15.
“应交增值税”在新制度中,仍是“应交税金”的二级明细科目。它下面设立了‘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多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等10个三级明细科目。 鉴于:(1)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它在整个税收中占极高比例,金额巨大;(2)它有不同于其他税种的特点,它有进项税额抵扣,并实行专用发票,监控特别严密;(3)在会计核算上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它可以有借方余额,采用专设的多栏式明细帐,…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交税金”总账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为核算企业应交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不考虑小规模纳税人)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应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咨询台     
《会计师》2005,(12)
某公司5月份出口销售收入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销销项税额为17万元,本月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0万元。该公司产品退税率为17%,征税率为17%。六月份该出口货物退货,税务局要求补征17万元税款后,海关方可放行。请问补征的税款如何做账务处理?答:实行“免、抵、退”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其出口退税按以下规定处理: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计入出口物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18.
“待扣税金”如何算?答代观学同志:“待扣税金”是企业当月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增值税的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小于当月进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应予抵扣的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相似文献   

19.
增值会计与增值税会计合而为一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基础分析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销售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我国目前增值税会计核算采用购进扣税法,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进行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增值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企业中为从更广泛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企业的增值额的形成及其分配进行计算和分析,并编制增值报告而形成的一个会计分支。增值额是指企业在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在价值上所获得的增益。马克思在《资本…  相似文献   

20.
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规定,由于存在出口货物征、退税率的差距,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部分应从进项税额中转入成本,若进项税额不足抵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将会出现贷方余额,造成出口货物不仅不退税而且征税的“倒交税”问题。出现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