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京辉 《价值工程》2010,29(12):164-164
随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日益增多,法学界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深入化、多元化。本文试从人格障碍的角度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新的理论探讨,归纳和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中典型的人格障碍类型以及青少年人格障碍者的犯罪特点,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志华 《活力》2009,(11):79-79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18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对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家长、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人手,分析其成因,探讨对策。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道德教育在防止犯罪中的作用,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如何开展作一初步探讨。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1979年至今,特别从最近的严打情况来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总犯罪的比例在增高、目前已占犯罪总数的70%到80%。如今年6月,杭州市公安局通缉的35名罪犯中,青少年有30名,占85.7%,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必须  相似文献   

4.
许彦  王伟东 《活力》2004,(9):93-93
在青少年犯罪中,侵财型团伙犯罪其犯罪形态主要表现在盗窃、抢夺和抢劫上,并在其犯罪方法上仍然是表现在智能化、暴力化、流窜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团伙犯罪是其突出特点。从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感"与"补偿"理论出发,拓展出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研究的新视角,同时对冀东地区团伙犯罪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即自卑感的来源和过度补偿的表现方式,并引申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是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当今社会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被列为世界性难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就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持续增大,主要呈现出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中暴力倾向明显、团伙作案等一系列特点,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玉文 《活力》2005,(10):150-1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一大严重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具有认识、情感、动机、性格、社会、行为等特征,从这些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的心里原因既有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外在的社会、家庭等因素,本文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的分析出发,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对策,以期对防止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能有微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青少年的最主要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家庭存在的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作简要的分析并对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内容和保障措施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不良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与个体心理行为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一般中学生差,家庭环境不良,同时伴有多种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心理行为与家庭环境状况的多个因素可以预测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刘峰  ;赵红艳 《活力》2014,(23):46-46
频发的青少年犯罪案引发了社会对于媒介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关系的思考。网络,这个高科技的代名词,似乎成了罪魁祸首,成了青少年犯罪的教唆犯和帮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18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制订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措施,预防和打击这种新兴的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杨映华 《活力》2005,(11):104-104
一、宏观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1.不良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首先,政治动乱和变革造成的社会动荡会使青少年形成一定的犯罪心理。由于政治动乱使社会基本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国家法纪废驰,社会无序,人心恐慌,这种状况必然使青少年正常的心理失衡,激发恐惧和破坏欲望。其次,不良的社会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不能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事实证明,当社会经济出现严重比例失调、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或者发生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时,青少年犯罪率就会明显上升。另外,当前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所带来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和对人们心态的冲击。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由于市场经济注重竞争,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鼓吹金钱和财富,这恰恰是迎合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的。但是,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市场中不正当竞争大量存在,青少年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便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步入犯罪歧途。  相似文献   

15.
尹红霞  卢国强 《价值工程》2010,29(16):218-218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探讨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文学  刘靖东 《活力》2004,(9):88-88
青少年是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然而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努力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采取有效形式和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管理,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搞好犯罪预防工作,也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已犯罪者是手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预防在先却是关键。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表关注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协调配合,即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做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笔者试着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构建舜口谐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金继学 《活力》2010,(14):55-55,5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犯罪手段凶狠。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现出严重性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青少年社会化、需要与动机、人格发展、犯罪角色等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青少年犯罪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突出问题□靳东祥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家庭、学校、社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绝大多数青少年能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并涌现出很多先进模范人物。但是当前青少年犯罪仍然相当严重,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