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在“文化”一词前加个定语“中国”,就是中国文化,依次推断,在上海就形成“海派文化”,在企业就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价值理念、目标使命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管理方式,其中心是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就是一种集体认同的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汽车圈,有一种观念流行已久: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国,中国汽车已经实现了"做大"这一目标。中国是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下一步就是努力"做强"。对于"大",我们过去主要是从产销数字和企业规模上来解读。从产销数字上看,2011年,中国  相似文献   

3.
《商》2014,(24)
纪录片兼具社会和市场功能,对于时下举步维艰的电视产业来说,纪录片生产完全可以在夹缝中寻得一丝生机,甚至一点先机。在纪录片没有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之前,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在纪录片梦想的道路上探求和摸索,那就是——用拍纪录片的方法做新闻。纪录俨然成了一种新闻"时尚"。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对于企业成败的影响古大伟国际上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在创立和发展中形成的并植根于企业全体创立成员头脑中,决定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精神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员工的责任感、荣誉...  相似文献   

5.
品牌忠诚的形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行为过程,常规的营销措施不一定都能奏效。企业要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品牌忠诚,所要做的就是要将品牌忠诚的理念目标分解贯彻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必须实实在在树立以顾客为核心的品牌营销观念,把好以下六道重要的关口。  相似文献   

6.
《中国拍卖》2008,(1):29-29
据中拍协副秘书长王凤海说,有关拍卖师执业行为规范的专题理论研讨会,是从年初便有了这个设想。"张会长在年初便强调,2007年是拍卖行业的‘标准’年,拍卖行业同样要以人为本,全国7000多人的拍卖师队伍,是我们行业发展的基石。在拍卖师队伍里做标准化的工作,就是要出台一部拍卖师执业行为规范。"中拍协法律咨询委员会主任田涛教授用一组数字作为开头,做了关于近年来因拍卖师操作引发诉讼情况的报告。"据我们分析,这些案件中的表现形态有下面几种:首先,是由三  相似文献   

7.
百度曾对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做过一项调查。看他们每天上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结果显示,80%以上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收发电子邮件。这种习惯甚至造就了黑莓这样的移动终端巨头。那些有点规模和层次的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员工使用带有企业域名后缀的企业邮箱并以邮箱传递的资讯为确认信息。企业邮箱已成为企业的一张网络名片。  相似文献   

8.
总体而言,在今天这个企业步伐加快的环境中,快速思维备受青睐。事实上,高速度和立即行事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习惯做法,从某种程度上已给员工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准时,即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准时做完。结果是,员工对其所做的任何事情(包括其业务发展)都形成了一种立即行事和不断反馈的心理状态。他们这种不耐烦和追求立刻满意的心态,实际上是当今世界变化太快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就是一个人的文化,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习惯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所有成员的习惯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别让员工瞎忙现在我们需要一个观念革新:别让员工瞎忙。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所有人都习惯于忙碌,就可能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工作价值判断.许多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可能是所谓"垃圾工作";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忙碌的企业并不是真正有效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全力为现在奔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当下很多企业文化都存在着缺乏个性、流于形式、不被广大员工认同等缺陷,为创造富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大文化"观念,企业管理者要做企业文化发展的表率,并学会运用现代化的载体和手段加速企业文化的创造、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大卖场作为一种发展迅速以及渐趋成熟的零售业态,在企业的销售渠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提升品牌形象,大卖场都成了众多国际及国内品牌激烈逐鹿的地方。我在上海一家日化企业做营销咨询时发现,该厂家的区域经理在进大卖场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把握不够准确,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在谈进场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被动局面,即使被人家允许进场,结果不是陈列位置不好,就  相似文献   

14.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把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好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能调动职工完成生产任务的积极性,就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密切干群关系,就能真正让他们建立一种自豪感和信任感,在企业经济建设中就能进发出巨大的力量.对于企业的班组来说,班组管理不能脱离人思想素质的提高,来抓班组各项工作的完成,作为班组要切实负起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在班组的作用,增强班组的"战斗力".因此抓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思想、文化教育来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在班组内形成一系列全体职工所接受的意识,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笔者就亲身经历班组长生活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不可能一日而成、一蹴而就,它是以经营理念及组织行为的规范,通过引导、约束而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直到最后,形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6.
易军 《江苏商论》2011,(12):12-15
通过个案观察和亲自参与的体验,作为他者的"我"对赶集的交易习惯法进行"书写"和叙事,揭示出内藏于特定空间内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交易习惯形成的互惠,实现农村经济秩序的内在整合。交易对象在此就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和互惠的符号,农村的交易习惯就是在赶集交易中生成和运作的。  相似文献   

17.
老板的习惯形成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影响制度的执行,是优秀企业惟一不可以复制的部分,对于企业执行力的影响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下面这些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一些好习惯。别拿自己当圣人平时观看很多创业阶段的老板都是有这个习惯:自己一手做起来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种市场营销导向,通常被认为就是市场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是顾客导向的整体营销活动,任何企业都应力求体现这一具有现代意识的市场营销观念的要求。然而,在我国企业营销实践中,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经验判断不同,对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解存在着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9.
《光彩》2007,(10)
在镇江市新区大路镇只要提到张荣琦,个体户、私企老板会自豪地告诉你:"他是我们的会长,办什么事,找他算找对人了。"有人还会如数家珍般告诉你会长为他们所办的一件件感人的实事。企业要做大做强,融资难成了发展的"拦路虎"。会员的需要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20.
谢付亮 《广告大观》2006,(11S):60-62
我们已经“习惯了”巨型企业做品牌的大手笔,出手阔绰,一掷千金; 我们已经“习惯了”跨国公司的豪言壮语,诸如,为了塑造品牌,宁可亏损十年; 我们已经“习惯了”跟复制型品牌咨询公司的模仿策略,没有大创新,只能花大钱,在资金上攀比,寻求差异; 我们已经“习惯了”常规品牌运作策略,而常规策略一般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垫底。例如,很多企业认为做品牌就要去大打广告,而广告只是企业塑造品牌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必经之路。 所以,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大吃一惊,难道“一分钱”也能做品牌?能,且看我们的成功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