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管道”决胜移动互联网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来先后提出定位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运营的发展战略,由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将决胜于"智能管道"。  相似文献   

2.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转型战略的步伐,摆脱"哑管道"的困扰。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国外主流运营商从智能管道入手,在产业链层面,打造开放的平台与产业链生态圈;在经营层面,推进固移融合,调整行业应用发展策略,并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为可持续发展谋求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与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所不同,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改变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只要铺好管道就坐等收钱的好事已成为历史,整个信息通信行业的大量利润正在向创新型高科技企业逐渐倾斜,电信运营商在不断加大网络投资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和利润的同比增长,导致电信运营商对未来的战略开始重新定位与思考。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各自的战略调整方向。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则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新的一年,中国联通要着力实施"3G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为尽快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而努力。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认为,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的业务种类,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产业调整,引发产业价值链发生变化,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中国移动未来会"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一时间,智能管道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共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分享、开放和共赢的时代。对于缺乏互联网基因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需要在体制、理念、平台化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大的变革,转型势在必行。本期专题以"电信运营商如何实现向移动互联网方向的转型?"为主题,四位作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为运营商转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对运营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的移动互联网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演讲中提出当前通信企业面临众多挑战,但最根本的挑战还是移动互联网对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的影响,中国移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移动互联网战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分别提出了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和内容业务的参与者”的新三者战略和开放平台策略,以把握和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与挑战。那么,移动互联网到底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何种挑战?又给运营商的业务和管理创新带来了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电信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的时代,传统业务滞缓,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带动信息通信业务创新节奏加快,电信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跨界竞争和异质竞争。在这一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如何避免被旁路?如何让“哑管道”变成“智能管道”?业务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当前运营商应该在传统经营带宽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以获得差异化优势,其中,企业信息通信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很多传统业务。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的,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正在被颠覆,但是运营商也在积极转型。在移动互联网和4G发展的大潮下,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诸多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创新流量经营,寻找新的互联网入口。从目前来看,国内运营商正处在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转型的关键时刻,运营商除了做好智能管道,还应在未来的数字化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积  相似文献   

9.
新疆电信宽带业务的发展表明,网络是宽带互联网的生命线,宽带是信息化发展的加速器,应用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尤其是应用,将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方向。 目前运营商正面临着从业务管理到内容运营的转型,没有丰富内容的平台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内容运营也将成为综合电信运营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全球运营商都面临数据流量爆增的网络压力、互联网业务的加剧代替的发展压力、传统运营模式加快转型的改革压力,这是近日一位电信运营商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当前运营商所面临的压力在一次公开发言时作出的总结判断。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让运营商爱限交加,爱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数据流量的激增,恨则是由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不断蚕食着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的利益。为了避免沦为管道,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专业化公司推动战略转型,意图改革管理体制,开发新兴业务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全业务运营时代随着电信重组的尘埃落定而跃然纸上。数据表明,通信业正在经历从通话为主向网络数据业务为主的“蜕变”。移动通信将以媒体化、娱乐化、商务化三大方向完成“华丽转身”,未来移动网络的收入将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因此,运营商要保证竞争优势,避免沦为“管道”,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移动宽带业务,以满足用户未来对网络移动化的需求来继续强化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3G智能终端的普及,电信运营商已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传统依靠语音业务为增长点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据中国移动2013年3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680.25亿元,比2011年增长1.1%,数据业务收入1663.48亿元,比2011年增长19.4%。毫无疑问,电信运营商正在从以语音经营为主逐步转型到以流量经营为主,数据流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未来收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汪建 《中国电信业》2010,(12):26-27
3Q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代价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被"作出了艰难的决定。此次的事件不应作为一个独立个案来看待,它折射出当前互联网产业的现实。随着3G网络的逐步建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思考下一个业务增长领域,纷纷看好移动互联网。此次的3Q之争也为电信运营商提了个醒,互联网并不是歌舞升平的蓝海,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5.
3G在中国的全面商用,使移动互联网成为2009年以来最火爆的领域,而关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则成为电信运营商以及大大小小的互联网站和SP/CP最热门的话题。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以既结合了通信网络特性又结合了互联网特性的融合魅力掀起了一场产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电信运营商既面临着被管道化的威胁,也面临着开拓美丽新世界的机遇。而拒绝管道化的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要具备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思维,探索融合了通信网络与互联网所长的商业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收费与免费中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6.
栾军 《中国电信业》2011,(10):54-57
是在杀进SP的干军万马中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还是一门心思做好智能管道,这是电信运营商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其实,如果运营商能够跳出传统电信业务和固定互联网的惯性思维,就会发现答案并不复杂——既要着眼经营业务,更要着眼经营用户。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营好用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客服微博则能有效帮助运营商化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同电信运营商引入的特洛伊木马,对电信运营商基于通信服务和互联网基础网络服务双重角色的传统盈利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依附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细分产品快速蚕食电信运营商的谓音、短信、彩信业务,并压制着运营商阅读、音乐、游戏等增值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日益“管道化”.逐步沦为“流量供应商”。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各种网络的应用融合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移动博客作为互联网和电信两个产业融合的标志性产物,将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下一个业务增长点。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博客概念,有效地促进目前处于分离状态的移动增值与互联网的融合,同时作为一种新的需求、习惯、互动方式,将催生大量的应用,并能够有效地促进用户社区、使用习惯、业务互动,真正为SP打造一个移动门户。移动博客切合了电信运营商提出的“无处不在的理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之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景象:数据流量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哗哗流过,但收入最终却被互联网企业拿走,到头来,电信运营商挣到的只是流量费。于是乎,沦为管道的风险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普遍担忧,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则是电信运营商为摆脱管道风险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股权投资助运营商重新定位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汹涌浪潮,尽管电信运营商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仍然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早在多年前,中国电信运营商就开始筹划转型,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然而,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所带来的剧烈变革,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步伐还需要再快些,再坚决些.从企业运营层面,股权投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考虑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