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通胀压力与衰退风险短期内不会消失 当前,全球经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新阶段. 对于全球增长,有两个重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是IT革命和创新浪潮在2000年下半年发生调整之后,支撑美国消费和房地产的金融创新和信用创造在2007年陷入危机.二是为世界提供低成本要素和进口需要的我国经济,也进入一个用工、土地价格和其他要素价格、生态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幅上升的调整时期.这意味着长期抑制全球通胀和促进增长的技术进步、全球化和金融创新、低成本要素供给等因素进入了一个长期结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价总水平的ARMA(p,q)模型及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九五”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胀。我国宏观经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1997年又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宏观调控的方式与目标如何针对这一新的格局而调整,使对通胀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从理论和政策制订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改变。2003~2006年,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四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11%,平均通货膨胀率仅2.1%;2007年,经济逐步开始向高增长、高通胀方向转变,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货膨胀率上升至4.8%;进入2008年,我国经济呈现高增长、高通胀运行态势,经济增长较前几年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阶段,这与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我同高增长、高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也与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将是现阶段我罔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价格涨幅在3%-5%将是正常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基本特征,被誉为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宏观环境往往是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摇篮。国际经验显示,高增长低通胀环境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具有普遍性。20世纪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的时期,通常也是经济周期处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阶段。但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货币当局不得不加息,最终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因此,股票与房地产资产价格问题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流动性是资产在短期内以低成本完成市场交易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好,价格稳定,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低。因而,流动性会影响投资者对资产的定价。  相似文献   

6.
余斌 《房地产导刊》2011,(12):50-51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通胀是一个短期问题,是连续两年是连续两年宏观经济政策所确定的三大目标。同时,“十二五”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它又是一个长期问题。因此,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通胀,不仅跫现在,而且是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盛宏清 《数据》2005,(6):36-38
1990年以来,北京经济增长已经走过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1996年是该周期的拐点.从2003年开始,北京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15年间,以1996年为界,前期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主要是投资需求过热和经济发展受"瓶颈"制约的结果;后期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结果.后期经济运行愈加平稳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越发娴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我国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呈现出“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之相伴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直接、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是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价格异常波动将呈现发生频率快、影响时间长、变动幅度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保持价格基本平稳、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已成为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寅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67-169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资源消费大国。而我国资源和要素价格严重低估,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水平,资源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过低的资源要素价格加剧了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的粗放增长。因此,本文分析资源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询资源价格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的对策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最近对部分顶尖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三季度或将是高通胀结束的时间点,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真实”复苏的一年,经济的平衡性加强,增长更加稳健,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年中可能出现的“滞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市场》2006,(6):12-13
经济仍呈“高增长、低通胀”走势 由于一季度出现的经济高增长和投资强力反弹,目前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经有再次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特别是央行刚刚公布了把贷款利率提升0.27个百分点,更引起了人们对政府宏观政策将转入收紧的猜测。那么中国是否真的会进入新一轮的宏观紧缩呢?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五"及以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可能面临增长速度平台降低、要素成本上升、包括商品和资产价格在内的通胀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对经济增长基本面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时间要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化改革必须"结构升级",更多地转向与创新活动相关的中高级生产要素上来,其中包括人才、技术、金融、教育、...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经济界》2011,(2):1-1
在"十二五"及以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可能面临增长速度平台降低、要素成本上升、包括商品和资产价格在内的通胀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对经济增长基本面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时间要求.本期"经济专论"栏目特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加快中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一文,文章指出,在经济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际油价上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正在滑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边缘,如果石油资源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5.
全球正经历“绿色经济时代的第一次能源冲击”,绿色通胀越来越受到关注,唯其定义和内涵尚不明确。绿色通胀指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导致的普遍价格上涨问题,既包括能源转型关键矿产价格普涨、绿色溢价向终端产品传导,也包括化石能源供给抑制导致的价格走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升电力系统成本等。绿色通胀是绿色转型难以避免的产物,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表现方式多样。我国既面临将全球最大化石能源体系更新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挑战,也希望抢占新能源产业等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制高点。绿色通胀将对我国能源安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全社会通胀水平等产生较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近年来,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长由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88%,同时,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24.l%下降到lop年的2.8%,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进入1998年,经济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关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着很大分歧。针对目前经济增长放慢,物价水平负增长和失业增加、企业效益下降等情况,有些人认为出现了总需求不足问题,而有些学者则认为目前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并不慢,经济增长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正重新进入高劳动生产率、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轨道,在应对“三高”风险(高油价、高房价和高“赤字”)方面表现出较强韧性。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正重新加快,对提升美国经济长期竞争力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喝彩。今年,最大的挑战就是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环境近来持续不明朗,有人甚至称二战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将至。而中国通货膨胀已不知不觉高企两年,物价居高不下。以往的低通胀高增长模式,基本上不可能再维持。“从紧”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生态环境骤然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一般地讲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并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投入少、消耗低、产出多、效益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今后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