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鉴国际劳工局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对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构建.提出了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行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应建立在翔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完善劳动力调查体系,改革现有指标及调查方式,以满足信息、咨询和监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以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转变已经发生。就如何拓展劳动力市场、应对过快上升的劳动力价格以及维护中国劳动力市场稳定而言,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成为改善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两大焦点。本文也是从这个角度论证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发现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都可以增加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改善未来中国潜在劳动力市场,但是单个政策实施作用有限,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共同实施对劳动力市场改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从微观因素来看,虽然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但人口因素与企业特征等因素均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增加,而稳定性在下降.因此,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提出“劳动力市场”一词到目前为止,社会劳动力基本实现了通过市场自主择业,面对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而劳动力市场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一环,有必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包括劳动力价格的供求决定机制、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和劳动力可持续利用的社会保障机制。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缺陷是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扭曲 ;劳动力投入分配制度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应该消除制度性障碍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提出“劳动力市场“一词到目前为止,社会劳动力基本实现了通过市场自主择业,面对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而劳动力市场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一环,有必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划分为三个板块:相对低效、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三个市场内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报酬及流动性各具自身的特点。在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板块内,市场力量只能发挥较少的作用,其内部是一种传统的、类似于官场的等级制度;一级市场内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等级式的控制,市场力量也较少地发挥作用;二级劳动力市场则是一种近乎完全竞争式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劳动力规模和就业状况差异显著,劳动力资源大国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也持续缩小;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劳动力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各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质量和技能水平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随着各国人力资本增长而提升;由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风险管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不一,但国际贸易增长、对外投资扩张和人口跨国流动也为劳动力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国家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均衡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总量和结构方面优劣势并存,应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并积极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区域一体化,促使劳动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又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联立方程,运用2001~201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结果发现:资本、劳动和市场因素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可以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与分散效应,实现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劳动就业为社会保障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保障;社会保障为劳动力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能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二者互为前提.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在国外经济学界早已被关注,而中国的大多数文献只是单独研究社会保障或劳动力市场.因此,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机制是培育劳动力市场、解决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需要从明确劳动力市场主体、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控和指导职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加以培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入世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进行评述:一是非正规就业的理论探讨;二是公平与效率问题的争鸣;三是“民工荒”与刘易斯转折点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提出“劳动力市场”一词到目前为止,社会劳动力基本实现了通过市场自主择业,面对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而劳动力市场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一环,有必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在城乡劳动力政策设计上人为地扩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价格歧视,致使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歧视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且使歧视与被歧视者同时蒙受了损失。城乡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价值含量相同,应一视同仁,不应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价格歧视,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城乡劳动力在同一个市场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主要劳动力供给,但该群体健康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其所引致的劳动力市场负面效应日趋显著。文章以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工作时间作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代理变量,在控制其他非健康变量的情况下,实证分析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条件、体育锻炼、四周患病率和自评健康等健康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有显著影响。因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意识,已成为改善其劳动力供给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重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改革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存在于城乡之间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格局逐步演变为城市内部的双重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人员,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劳动力现有能力;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劳动者寻找职业的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内容应根据劳动者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结果是强化了企业、政府等相关经济主体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应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力社会信息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系统,以消减不对称信息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难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两大悖论、三大特点--"两大悖论"即经济高增长与居民低就业并存,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并存;"三大特点"即"劳动力转移刚性"特征明显,民营经济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长期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总量过剩但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界定,利用实例论证了中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待遇,分析了女性遭到性别歧视的原因,明确指出了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限制、性别级差、女性自卑心理以及遭遇歧视时维权难等因素导致了性别歧视,并针对存在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结果是强化了企业、政府等相关经济主体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应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力社会信息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系统,以消减不对称信息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