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将科技投入比例纳入到考核国有企业的指标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北方经济》2007,(5):14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大全社会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科技投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许文曲 《魅力中国》2011,(9):16-16,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纷纷关注。如何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与研发,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缩短研发周期,开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等,这些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相对不足,严重缺乏技术创新,多数生产的是末端产品,利润较低,为扭转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加大、深入研究,进行科学管理,方可增进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4.
科技金融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新型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直接拨款为主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中存在的投入总额小、效率低的弊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有效引导企业、社会投入,更好地满足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发展科技金融这一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构建信息披露与共享平台;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提高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信息经济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技术创新,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高端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基金投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团队,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选择合适技术创新模式,建立创新型科研体系,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起到积极和消极作用,为此政府应引导企业应对绿色壁垒,行业协会应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本地区、本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而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基本保证。近年来,石家庄市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和企业,努力筹措资金,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了全市经济、科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由于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本文在对全市科技投入存在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实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渐成为国人共识。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科研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投入的强度不断加大,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建立,使企业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但是,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资源相对有限,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对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激励,提高了企业科技投入的效率,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成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因而,研究政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和政府投入效率机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9.
福建科技投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国内其他省市进行比较,福建科技投入仍然存在R&D投入总量不足、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以及科技投入产出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努力完善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的战略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既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注入新内容 ,同时促使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快。产业升级可以增强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对产业升级的各项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 ,从企业角度来看 ,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积极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 ,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07,(9):31-31,34
2006年,宁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再创新高。随着企业科技投入的持续加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投入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发现.湖南省科技投入稳步增长,但形势依然严峻:R&D经费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但R&D经费仍然不足;地市州科技投入普遍增加,但区域之间极不平衡.针对全省科技投入的现状及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大政府引导、落实并适当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税收优惠和实施差异化的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4年天津市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分析了天津市金融发展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天津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其作用不及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市场筹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不明确。据此提出了加大银行科技投入、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继续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日前,启东市财政拨出2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2013年度一批科技型企业在纳税贡献、品牌培育与科技投入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共有100多家企业获得奖励。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启东市通过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品牌培育、加强管理创新等措  相似文献   

15.
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科技投入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确立了主体地位。实践证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大军中富有活力、充满竞争力、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力军。从数据看成就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109384家,资产总额达到32910亿元。2002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达到25959亿元,1亿元以上的企业156家,总收入超千亿元的省有8个(广东省为3492亿元,浙江为2875亿元,江苏省为2579亿元,上海市为2522亿元,北京市为2495亿元,山东省为1901亿元,辽宁省为1024亿元,深…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科技投入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逐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首先要不断地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这是因为,科技投入不仅是企业科技进步的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关键。那么,究竟应该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企业是不是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了呢?笔者认为,起码以下的几项指标,应该成为衡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是否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主要指标。指标之一,是要看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是多少。在国际上,通常都是用“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来表…  相似文献   

17.
刘明珍 《特区经济》2006,(6):185-186
科技创新对自主知名品牌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借鉴世界驰名品牌经验,从建立企业内在机制入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打造我国民族强劲品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国际竞争 ,当前最要紧的是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樊纲指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加入国际竞争的一个阶段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全球化的加剧以及全球发生的市场化浪潮 ,从长远看 ,毫无疑问 ,我们必须加快体制改革 ,加大科技投入 ,加速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但目前的首要问题应该是研究中国企业的卖点 ,比较优势和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樊纲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指出 ,中国竞争力必须依靠两个优势 :一是比较优势 ,即劳动力低成本和穷的优势 ;二是落后的优势。如何把…  相似文献   

19.
刘浩 《特区经济》2006,(11):280-282
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已经被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加以确认,以企业自主的R&D的投入水平将成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未来将重点考核企业的这项指标.根据经济学的分析,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本质上更倾向于获得无风险利润,并十分讲求风险回报.因此,在倡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同时,应该认真研究金融与之配套的服务,作为响应策略,金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在总量上,增加R&D的投入,也可以从其他的金融服务中化解创新失败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研发是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做好研发投入管理,不仅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文章梳理了研发和研发投入的基本概念,结合淮安市企业研发投入管理规范化建设背景,分析目前淮安市企业研发投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加强服务指导、建立模范试点、加大政策激励4个方面探索淮安市企业研发投入管理规范化途径,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促进淮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