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水平的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分别确定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特征指标,即建筑业产值和机械工业产值。并以此构建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水平的指标,即建筑业产值与机械工业产值的比值。进而使用该指标对中国及其他部分国家的现状做横向的比较,发现中国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的水平较其他国家滞后。同时对中国纵向的发展分析发现,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水平波动较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始于晚清时期,经历了三个持续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晚清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阐释了由晚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晚清城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和理解中国国情并进而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栽体,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亦决定中国城市化是否是可持续的.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形成节约、环保、文明意识,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战略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城乡分割 :推进城市化的枷锁  推进城市化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个历史性过程。由于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 ,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比较慢 ,小城镇发展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需要加快建设步伐 ,以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由原有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两部分组成。农村实现城市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整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首先确立了进行国际比较应该奉行的原则,在此原则下,许多有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观念必须做大幅修正.我们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仅仅略微滞后于经济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并非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长期较高的积累率导致了城市化/工业化比率的居高不下;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大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重工业化进程的主导阶段,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我们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简述了煤炭利用领域的低碳化途径,为煤炭领域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工业化发展是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西方发达国家用近20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中国在短短35年的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以大规模工业化带动迅猛的城市化发展。本文着重列举了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对比,并以城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为依据,阐述工业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加剧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峰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化与工业化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城市化京城中积压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全球背景下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入手,分析世界现阶段城市化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八五”时期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五”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且呈现不同的地域特点,表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比较协同发展的时期。本文拟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角度,验证“八五”时期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并据此得出有关结论。一、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刘涛 《集团经济研究》2006,(34):149-150
一、城市化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协调 城市化在一些发达国家是工业社会自然形成的结果.H·钱纳里和M·塞奎因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一书中通过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的界发展模型指出工业化与城市化经历的是由紧密到松弛的发展过程.起初,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推动的,工业化通过调整生产的供给结构来满足并适应由城市化引起的各种需求.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对服务的需求也相应扩大,由城市化引起需求的多样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已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开始在城市化中充当主力,城市化进程于是领先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