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权、收购与反收购及其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辉 《上市公司》2003,(3):28-41
对于公司控制权来说,一般有两种“控制权”概念:一是“公司之间的控制权”中所指的“股东控制权”,它主要反映为不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争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股东和管理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一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总是希望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2.
孔维东 《财会月刊》2005,(10):43-4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责权利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现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是控制权的实现。公司治理就是要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关公司控制权配置归属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但关于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公司控制权配置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公司控制权配置及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新黄浦的控制权争夺事件为研究案例,提炼出利益相关者基于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4.
资本结构、控制权配置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本结构与公司控制权配置资本结构的选择影响着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公司控制权配置好后,随着公司经营决策的持续,所面临的接管、兼并与代理权争夺等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转移的形式又反过来改变现有资本结构的构成,调整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因此,公司控制权的配置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谁掌握公司控制权谁就能决定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既有的资本结构形成既定的各利益相关人的权益,进一步影响着公司控制权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袁天荣 《财会通讯》2008,(11):13-14
企业并购会引起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控制权的转移是企业的重大事件,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并购中的利益相关者在外延上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相同。但对企业并购而言,从研究并购行为的角度,少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只是与并购相关,而且还能够结合自身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行动,影响并购。为此,本文将那些能够对并购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其利益直接受到并购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作为并购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并购利益主体主要包括股东、管理层、  相似文献   

6.
公司控制权决定了公司的资本配置行为与结果,谁拥有了公司的控制权,谁就拥有了支配公司财务资源的权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控制主体如果能够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不仅可以使公司控制主体在公司价值增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公司非控制主体的利益也能得到满足。相反,如果资源配置的结果导致公司经营失败或财务失败,为了保护自身的控制权收益,公司控制主体则会借用资本运营手段,转移公司的财务资源或实施盈余管理手段以维持股票价格的相对稳定,从而谋取控制权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及其绩效的提高,进而实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民营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创始人个人能力、人际网络资源以及创业激情是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公司治理得以持续稳定的基础,对民营企业如何防止创始人控制权旁落,如何监督与制衡创始人的私利行为和决策失误风险,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并将二者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这一内容上联系起来,以公司契约者的所有权为起点,分析在所有权之上的公司社会责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的措施。并且,在实证分析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控制权和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之后,提出通过公司内部、外部治理规制公司控制权,引导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企业控制权和促进控制权的有效运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保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对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企业控制权配置机制和构建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具有控股权或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更换管理者或修改公司发展战略目的而相互竞争的市场。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说,公司董事会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而接管则是外部公司控制权市场。因此,公司控制权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内外部市场机制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起到自动约束公司经理人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营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统一公司经营管理者与家族股东的利益以及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往往采用股权激励制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稀释了家族股份,削弱了家族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但是,另一方面,家族股东常常希望保持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于是,在家族企业中,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控制权之间的冲突由此而生。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沿着两个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以期确保股权激励制度发挥作用的同时,保持家族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企业控制权和促进控制权的有效运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保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对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企业控制权配置机制和构建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在企业控制权安排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金颖  唐德善 《财会通讯》2009,(6):136-138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司控制权决定了公司的资本配置行为与结果,谁拥有了公司的控制权,谁就拥有了支配公司财务资源的权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控制主体如果能够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不仅可以使公司控制主体在公司价值增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公司非控制主体的利益也  相似文献   

16.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财务与会计》2006,(8):49-49
降落伞计划是指雇用合同中按照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对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和补偿的规定。一般来说,员工被迫离职时(不是由于自身的工作原因)可得到一大笔离职金。它能够促使管理层接受可以为股东带来利利益的公司控制权变动,从而减少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因此产生的冲突,以及管理层为抵制这种变动造成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在企业控制权安排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共同分享,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国有股的代表人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利时往往存在较大的委托代理问题。首先,国家行政部门对公司的干预会使公司在制定决策时,忽略了公司的根本目标,而损害其他所有者的利益;其次,行政机关的官员虽然享有控制权,但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归国家所有,从而缺乏有力的经济利益驱使经营者更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艳  钟文胜 《企业经济》2005,17(2):191-192
权力制衡是公司治理中权力配置的本质。公司内部经营决策权的非均匀分布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缺乏实质性的控制权,导致不同治理主体实际治理能力不对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配置、强化监控机制,有利于提高处于公司治理弱势地位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地位,并将改善他们在利益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